从这些关系中,看出一个人的修行

2021-02-28 00:12: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位法师说:“当有一天你舍弃我的时候,请不要舍弃佛教,哪怕我有过错、有过失,你可以舍弃我,但不要舍弃佛教,因为佛教不会错。”这句话很深刻,启迪我们去思考。


当有一天,别人问你在道场的感受,这时候你的回答要注意了,因为你是个体,道场是三宝。有的人为了表明自己,就说道场的种种不如法。就像世间人谈恋爱一样,两个人分手,一方通常的表述是对方品行、性格上有缺陷,和自己不配,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是我们的习惯。


按习惯来说,我永远是正确的,从自己的角度看千真万确,因为挑毛病是很简单的,一个烦恼的人看什么都是烦恼,但是你不知道那是你的烦恼。


当你和道场成为一个话题的时候,你是维护三宝的尊严,还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要有选择的,在清醒的时候要发誓,生生世世不诽谤三宝。因为维护自己是我们的本能,哪一天你不清醒了,会犯错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一个道场里,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怎样面对跟执事的关系?


有句话说“天下丛林饭似山”,天下寺庙都是出家人的家,但这是有前提的,是有规矩的。按照规矩来说,身份证、戒牒都要客堂里保管。一般性寺院就提供两餐一宿,这两餐一宿什么道理呢?天黑了你到了这里,给你准备一堂药石,住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吃一堂早餐,一宿两餐。


如果寺院挂止单牌连一宿两餐也没有的。客气一点的,有的可以让你住三天,如果三天住下来,你想要亲近常住,在这里忏悔忏悔,修一点福报,那你话要说得对,句句都如理如法,常住觉得你还可以,然后再给你观察的机会,有的是七天或者一个月、三个月不等。


图片


但总的来说权力是客堂里掌握的,客堂如果发现这个人有毛病,随意聊天、刻意攀缘、讲是非、心散乱、道心不好,影响别人修行的话,就会把你喊来,把戒牒或身份证还给你,只要把戒牒、身份证放在你面前了,你就知道该收拾走人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佛教也有佛教的戒律和丛林的规矩。百丈禅师的清规里就有一句话,“常住以老诚为留客”,信佛的人很厚重的,有缘则住,无缘就走。


修行人皈依三宝,不是皈依实有的物质,哪个道场都有法主教化众生,都有他的缘分。你遇到什么都要反求诸己,问问自己,没有二话的,都是至少保持一个礼节,礼是最后一道,那给你身份证或者戒牒了,你就有礼有节地离开这里。现在佛教管理也是网络化的,对来去的人都有记录,如果一个人信誉不好,大家都会知道。你如果一味地宣泄情绪,那留下污点了以后就不会再让你进来,缘分就断掉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和师兄弟、道友之间应有怎样的态度呢?比如我师兄他先我出家,我喊他师兄,我们的弟子喊他师伯都是应该的。有一天,他的徒弟喊我师叔,师兄马上就呵斥他:“都要喊师伯,佛门里都是师兄,哪里有师弟的。”师兄是一种尊敬,修行人都是觉得别人比我高。所以印光大师说“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句话要在平时体现出来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一次我师父对供斋的人说:“今天大家供斋,我苦恼子也接受了你们的供养,如果我们这里有修行好的、有圣贤,你们就很有福报的。”他老人家称自己为“苦恼子”。当佛教界说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的时候,我们师父说“是很像的,真的很像的”,他没有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上来判定对错。


有时候我们赞叹别人功德的时候,最后也会加一句:上人本迹,凡人不能测度。我们只是从凡夫的视角里看到这些道德、优点,但他秘密的功德,他的本来面貌,他是哪一位菩萨化现人间的,我们薄地凡夫哪里知道呀?


图片


古人都是很谦虚的,把自己放得低低的。介绍妻子时说“糟糠”,把儿子称为“犬子”,写文章最后说“请方家指正”。什么叫方家?就是明白方寸的人,明眼的善知识,请明白的人斧正、不吝指教,也可以理解成是谦词,这是做人的一种态度,也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当没有了圣贤的标准,“我”就会膨胀,我们不知道这个“我”是轮回的根本,无量劫轮回就是因为有“我”。


图片



往期微信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特别的礼物,给特别的你

不信因果,可能是因为缺乏福德

新年祈福吉祥,一起点亮五台山!

送您纳福红包,新年圣财进鸿运来!

新年迎财神,快接住法财大礼包!

怎么才能帮到你,我的“李焕英”


图片
图片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图片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  




相关文章
· 心已跑出“服务区”?一起来修个“数息观”吧!
· 承包你整个周末的笑点,请记得“只看功德”
· 【佛典故事】香积法味供养
· 听法师讲五台山的故事 | 五台山为什么叫清凉山?
· 是什么,使佛陀有别于一个“人”?
· 月藏经吉祥文
· 【最新小视频】戒如德馨
· 修这个法时,当下就是正法
· 梵呗|吉祥偈咒
· 聆听莲座下:让人敬佩的弘法法师
· 一个人不懂这些,是不可能成佛的
· 【佛典故事】心寂欲除
· 元宵佳节 | 用心中温暖的日月光明,迎接新的春天
· 法华圆顿的千古公案
· 慧日法语甄选 | 寺院,凝聚了中华文化的高度能量
· 元宵佳节 | 点亮心灯,愿智慧光明遍照天下
· 阅藏功德殊胜行——佛陀的树下最清凉
· 【殊胜月首发】这部经,是佛陀自证的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一课
· 聆听莲座下:开悟是什么决定的?
· 金牛喜迎春,灯谜闹元宵 | 这些趣味灯谜,只有1%的人能全部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