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寺院做功课、过堂、休息,乃至我们在这里做种种供养,听经闻法,引领着我们的生命去觉悟、觉醒,我们感受其中,但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有人得到一种受用滋润其中,有人挣扎在其中。有时候尽管外面一切因缘都很好,但是你的心不安,里面罪业的种子没有清除,即使别人觉得再好的外境,对你来说都是无法消受的。
在这里不管是在家出家,我们享受的都是三宝的福报,出家了,我们想终其一生,次第修学,最终受大戒,发菩提心。居士还没有生起这样的长远心,享受的待遇却是跟出家人一样的,这时候我们就要有一种惭愧。否则我们的发心也好,我们的身口意的造作,跟我们所享用的就是不对等的。即便是一个出家人如果身口意、心念跟现在所享用的不对等的话都很危险,更何况在家人呢。
所以,每天我们要有一种警策,问问自己在这里生活的每一天,有感恩心吗?感恩心是很高贵的,如果没有福德资粮是生不起感恩心的。
高贵的品格
立春之后短短的几天,我在阳光房里,看到三只小蘑菇破土而出,多奇妙啊,它不是忽然之间从无到有的,土壤里面有菌种、菌丝,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感发了立春之后的地气,要具备这些因缘它才能呈现。同样,我们的心里要生起感恩心、虔诚心,能生起这些高贵的品格,也需要种种因缘的汇聚和铺垫。
乃至最底的底线——惭愧心,也不是无缘无故出来的。为什么是底线呢?因为它也是修行的标志。在《地藏十轮经》里说,一个具有惭愧心的人,他也是最低的一种修行的德相。如果惭愧心都没有的话,那就是连修行的标志都没有了。
我们想一想,自己真的生起惭愧心了么,能找到这个感觉吗?我有时候观察,我们不仅仅生不出惭愧的感觉,而且往往是散乱的、是不觉知的、是不自觉的处在散乱的、甚至是烦恼的状态。
僧宝让佛法几千年延续到今天,但是我们看到僧宝,没有感恩心,没有福德的资粮,也意识不到自己内在的危机,看不到内在的恶业正在继续。
一个道场,对如法的人来说是进步的;对不如法的人来说是堕落的,如果在三宝地里堕落,那速度会更快,有的人还保持着最后的一点正觉,意识到自己要犯错了,赶紧离开这,他知道如果在这里犯错太严重了,缘分都没了。
面对考验真实不移
不管怎么样,来过五台山,来过寺院,总算种过善根了。对有的人来说这是近因,这个善根当下就可以变成正的,有的人当下也会变负的,会激起他的烦恼。在圣地、在道场,他过去轮回的恶业会相续现出来。但是作为解脱的远因已经种下,当他在轮回中忆念起五台山,会找到一种质感。
也有些人被烦恼捆绑着,在这里起“恶分别念”,离开这后又生起了善分别念,那也很好的。还有一种是在这里能生起善的分别念,离开后慢慢从加持力里出来,到了众生业障的地方了,自己也变得有业障了,不好的念头生起来,也有这个状态。
我们想想自己是哪一种?如果说今天,感恩心、虔诚心乃至最低的惭愧心,这些好的念头我们都有,如果哪一天你离开了这里,你的善念,好的状态还能保持吗?现在大家在这里有生活所必需,有一席之地,如果条件越来越艰苦了,你还能保持住自己善念的相续吗?
大家在这里一起生活,天天听经闻法,就是要为大家铺垫好的缘起,让大家产生好的心相续。如果你的内心已经生起了善的状态,要把它保护住,进而让它变成理性的,然后不断增上,甚至面对考验也坚定不移。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