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聚会也多了起来,餐桌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喝酒助兴自然少不了。有人说,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喝了也不怕,因为有代驾。
然而,此“代驾”真的可以弥补彼“代价”吗?
古往今来,芸芸众生借助于酒,演出了林林总总的醉生梦死。大家都高唱着“无酒不成席”,却忽略了酒对人体莫大的伤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酒中含有60种有害物质,中国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超过11万。饮酒不仅对来世不利,今生中大多数疾病,如食道癌、口腔癌、肝癌等,也是由它而引起的。
过量饮酒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和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那些长期饮酒者可导致精神疾病,会出现幻觉、妄想,并容易发生暴力倾向。饮酒过度者容易情绪激动,一旦失去理智的控制,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造下恶业。
在《报恩经》里讲述了这么一则公案:在迦叶佛时代,有一禀性贤良的五戒居士,一天因吃饭时,菜里盐放得太多,而口渴难忍,他急于解渴,便把家中的酒喝了,结果酒醉而失去了理智。
这时邻居的鸡跑到他的家里来,他把鸡捉了杀掉下酒,不一会儿,邻家的女主人跑来找鸡,又一时性起把女主人奸污了。事发后,他被邻居家告到了官府,官府在审问时,他又全然否认所犯的恶行。
就这样,因为不谨慎喝了酒的缘故,这位本来持戒相当不错的居士接连犯下了偷盗、邪淫的根本罪,以及杀生与妄语的支分罪,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佛经中关于饮酒的危害
从世间、出世间两方面来分析,饮酒都没有任何利益。在很多佛教经典中,释迦牟尼佛都宣讲了饮酒的危害。
《佛说善生经》中说:“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
《涅槃经》中云:“酒为不善诸恶根本,若能除断,则远众罪。”
《宣说戒律经》中说:“饮酒者将堕入烧热地狱,堕于此地狱之众生长达数千年中受煎熬之苦。”
《正法念处经》中说:“酒能炽燃欲,嗔心亦如是,痴亦因酒盛,是故应舍酒。”
《诸法集要经》中也说:“由酒发生贪,嗔恚亦复尔,展转增愚痴,是故常远离。” 饮酒能增长三毒烦恼,所以有智慧的人要远离酒。
又《毗奈耶经》中云:“草尖露珠许酒亦切莫饮,倘若饮用,则彼非我声闻,我非彼本师也。”所以草尖上沾的一点点酒,也不能饮——“滴酒不沾”,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持不饮酒戒的功德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做人的基础。在佛教里面表现为五条戒律:仁者不杀生,义者不偷盗,礼者不邪淫,信者不妄语,智者不饮酒。这五条戒律是我们做人应该守持的最低标准。
《金光明最胜王经》里讲到:受五戒的每一条戒,你承诺的时候,就有五位菩萨隐形保护你。你只要跟佛受戒,五大菩萨的誓愿就进入你的生命,当你回答“能持”的时候,这五大菩萨的光就照着你了。
誓不饮酒,过有理智的人生,这很重要。不饮酒,大脑清醒有理智,我们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幸福快乐。一旦喝了酒,不该说的说了,不该做的做了,幸福人生就成泡沫了,就给毁掉了。
酒引起的祸害太多了,一喝酒什么错都会犯,所以我们索性把酒戒掉,免得自己以后闯祸。
不喝酒,是确保人生幸福的一个大关键。在这个人心混乱的世界,受戒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保险,是我们生命的防盗门,这是佛的大慈大悲、大智慧,是救护我们的具体方法。
我们学佛的人不需要干预这个世界,只需要改变与修正自己,当你决定戒酒时,这个世界从此就会多一分清醒与镇定。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戒恶修善的行为,我们的生命会呈现出善的状态。我们好的心态和行为,也会影响外在的物质世界,会令这个世界呈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景象。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