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我们自己搭建的一个道场,虽然它像一个大岩洞一样,但是你也不能执着于它。所有的四众弟子中,无论谁在这个道场,都要知道修行才是我们的核心。
比如跳水馆里跳台的跳板,运动员助跑到跳板之后弹跳入水,寺院这个平台也像跳板一样,是我们去极乐世界的一个跳板。所以这个道场是有别于世间场所的,如果我们把修道变成世俗的、常态的状态,那你就离道了,会忘掉本意的。
我们为什么要修道?因为无常。所以过去的出家人居无定所,最初大家都住在树下,但也不能作常住想,所以一般不超过三天就要换一棵树,否则你就会有执着,会执着这棵树是我的。
佛陀六年参学,五年苦行,也是这样。祂成道之后到了鹿野苑,耶舍的父母才给佛陀用檀香木盖了一个茅蓬。后来佛陀去各地教化众生,当地皈依的国王都会供养一片地方,请佛陀与佛的弟子们住。但是不管怎么样,佛陀依然保持着光脚去托钵,这才叫弃绝,作为出家人,要放弃世间的所有。
所以在海公上师的《念无常颂》中,最后两句写道,“死王何时来,不先与我信。”这就是在问我们:面对死亡,你准备好了吗?所以我师父悟公上人开示说,人生唯生死是大事,人最重要的就是生死,除了生死事大外,其它都好商量。
我们既然来到这里了,每天都要有无常想,除了自己修给自己加分以外,这里有师父、有道友,大家都会帮助你,所以我们还要感恩。首先我不打扰别人修行,因为每个人都要挣自己的那一份法财,积累自己的那一份资粮,同时又要感恩常住,感恩道友,大家能够这么和乐,既有很好的修行氛围,又能为大众服务,成就大家的道业。
所以我师父常常说弥勒佛说过的一句话:“能劝二人修,比自己精进。劝至十余人,福德已无量。”为什么我师父到处劝人修行呢?实际上这一直是他老人家一生的动力,“如劝百与千,名为真菩萨。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
这里所说的“劝”,实际上也含有“帮助”的意思,也就是说,我有心护念大众,成就大家修行,这样的话,就比只顾自己修行的功德要大了。
每个人因修行而相聚在这里,那么,修行就是我们生活的核心。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