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精彩:哲学家父亲对僧侣儿子的18个拷问(一)

2021-01-26 00:02:00 发布: 人气:3




| 哲学家&僧侣|

18个拷问



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让-佛朗索瓦·何维勒,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他的儿子马修·理查德获得博士学位后,突然决定放下这一切,到遥远的国度,披上袈裟,削发为僧。马修的决定并不是因为他遭遇到什么困境,而是他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父子二人决定通过自由的谈话,交流他们的疑问和各自对于对方的困惑。两人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父亲对佛教犀利的质疑,让马修有机会揭开佛法神秘的面纱。这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01.为什么要出家?


哲学家: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做的这个决定?


僧侣: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介绍喜马拉雅修行者的纪录片,感到非常震撼。我觉得“如果有人有办法达到完美的境界,就一定是这个样子”。佛教没有打算发展一种新的理论,而是忠于上千年的心灵传承,成为有成就的继承者。


图片


因为你和母亲的关系,我认识很多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可是他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天才,但这些知识和才华并不能让他们成为好的人。一位伟大的诗人可能是一个混蛋,一位科学家可能对自己不满,一位艺术家可能自恋和骄傲。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感觉。反而那些出家人让我看到一种非常不同的感觉,他们的生活方式似乎就反映了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于是我决心去找他们。




 02.痛苦是怎么回事?


哲学家:你最初的动机是不是要逃避痛苦?


僧侣: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要被驱除的是无知。而最根本的无知是相信自身真正存在,相信现象界的实在性。减轻他人即时的痛苦是一种义务,但光这么做是不够的。必须要根治痛苦的根本原因。我不否认生物学和理论物理的迷人之处,但是知道了这些事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快乐和痛苦的心理过程吗?难道没有一种内在祥和的方式,不依赖健康、不依赖权势、不依赖成功、不依赖感官享受,同时这个内在祥和也是一切外在祥和的源泉?



图片
图片


佛法让你要清晰地认出“自我”没有实质的存在,这才是你所有问题的根源。放下对自我的信念,就可以让这内在的和平自然流露。佛法不只是在形容心中会产生的状态,它还能示范如何转换这些状态,所谓的“解放”这些状态。对“自我”的执着就是无知最基本的表现,也是所有负面情绪的根源。这个自我究竟在身体哪处?你越是去找它,越是找不到。到最后你会发现“我”似乎只是一个标签,贴在一个连贯的东西上。因为我们觉得有一个独立的“我”,这种感觉会把“我”和“他人”区隔开来,而对事物吸引和厌恶的转换就开始了。发现自我并非真实的存在,能够让我们不再被自己的念头所奴役。




图片


03.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


哲学家:佛教是一个宗教还是一套哲学?你的转变是一种宗教性的转换,还是某一种纯粹属于哲学性的突破?


僧侣:法师们经常会被问这个问题,他们通常以玩笑的方式回答:“可怜的佛教!宗教家说它是一种无神论的哲学,一种心灵的科学;哲学家说他是一种宗教——佛教似乎没有自处之地。也许正因为如此,佛教有了一种优势,可以在宗教和哲学之间搭起桥梁。”


我会说佛教本质上是一个形而上的传统,从这个传统可以吸取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运用到每一刹那和所有的状况之中。如果我们对宗教的定义是要盲目接受一种教义,不需要自己重新发掘那个教义的真理,那佛教就不是一个宗教。佛陀说得很清楚,他的教义必须被检查,必须被思考,不能只是因为尊敬佛陀而单纯的接受。教义的真理必须自己发觉,通过不断地修炼最后迈向心灵的证悟。

 

哲学家:但是佛教徒还是崇拜佛陀啊?


僧侣:是的,但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把他当做上帝或者圣人,而是因为他就是究竟的老师,证悟的化身。“佛”的意思是“觉悟者”,成就真理的人。他“摧毁了”所有蒙蔽智慧的负面障碍;“培养了”所有属于心灵和人性的正面特质。




04.关于迷信的问题


哲学家:佛教在西方的形象非常正面,它一直被视为一种纯粹而直接的教义,可以被接受。但一旦来到亚洲,就会被震撼,因为佛教的方式充其量只能被称为迷信:写满经文的旗子、法轮、相信轮回……我那天看到的那个三岁小孩,又号称是什么转世灵童。这是怎么回事?


图片
图片




僧侣:对于许多宗教而言,意识持续到死亡之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佛教,证据来自一些人的经验。佛教所谓的轮回,绝对不是某种“个体”附在另外一个个体上,也不是心灵的转换,因为没有所谓的灵魂。


通过许多次转世所留下来的并不是一个“人”的身份,而是一种被培养出来的意识流。至于经幡和法轮,并不是迷信,只是反映佛教有各种丰富的方式,来提醒我们对心的觉察性。风吹动的经文旗、油灯的火、热气转动的法轮、刻上咒语的石头,我们所作所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刺激我们从内在祈祷,激励我们的利他念头。“不论吹过这经幡的风吹向哪里,愿它所碰触的所有众生,能从他们的痛苦中得到解脱;愿他们能经验快乐以及快乐的因”。


哲学家:到底什么是咒语?


僧侣:咒语的意思是“保护着心的东西”——不是害怕心会遭遇什么灾难,而是担心心会被干扰,会混乱。念诵能够帮助我们让心的表层运动平息下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表层下的本质。


往期微信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新年如何趋吉避凶、诸事吉祥

特别的礼物,给特别的你

这个神咒能拔除一切业障

从哪里看孩子的福报和未来的命运?

你的音声里藏着你的命运和福报

投胎是门技术活儿,他是怎么投胎的

方便放生快速灭罪除障增福报

图片
图片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图片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  



相关文章
· 以道的方式来面对一切境界
· 【最新视频】全网首发 | 生命的火花 ——「慧」看电影之《心灵奇旅》
· 【佛典故事】天帝释皈依三宝捨驴身
· 佛陀成道的真相
· 慧日法语甄选|建设最积极的人生
· 情绪管理这条路,于谁都是一场修行
· 一个无“畜”可逃的世界
· 新年学习《心经》遣除违缘、福慧增上 | 什么是“都摄六根”?
· 蓬莱拾遗 |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 聆听莲座下:这份力量能影响天地,化消世界的困境
· 生命觉悟之后,一切都变得美好
· 【佛典故事】四小不可轻
· 冬日暖阳里的另一种幸福
· 蓬莱拾遗 | 为什么过多睡觉要不得?
· 梵呗|天宁梵呗-戒定真香赞
· 想度众生可能也只是烦恼的一部分
· 高富帅出家由来已久:盘点历史上弃位出家的王公贵族们(下篇)
· 安住,在生命的升级班
· 【佛典故事】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 在我们的生命中,什么是可以超日月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