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宣律师
一生精持戒律
南山律宗开山之祖
农历十月初三
道宣律师圆寂纪念日
唐代高僧,佛教南山律宗开山之祖,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世称“律祖”。
大师一生精持戒律,依佛制筑戒坛为人授戒,撰述疏钞解释戒律,大演毗尼,后世尊为中国的律宗初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居终南山,故世称“南山律祖”,而中国的律宗也被称为“南山律宗”。
乘愿而来 慧性显发
道宣律师,俗姓钱,字法遍,吴兴(今浙江北部)人,(一说长城人;《宋高僧传》作丹徒人)。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四月初八,降生于京兆(即都城)。父亲钱申任吏部尚书,母亲姚氏怀孕时,梦见白月贯怀,有梵僧对她说:“这孩子是梁代的高僧僧祐再来,将来适宜出家弘扬释教。”
坐胎足有十二月后出生,九岁时已遍览群书,能吟诗作赋。十五岁时善习文墨,但厌倦了世间书典,喟然叹曰:“世间荣禄,难可常保。”于是来到长安日严寺,随智頵大师(又称慧頵)学习佛法,开始诵习经典。十六岁诵《法华经》仅两旬,就已经了彻。十七岁落发出家。
二十岁,依止大禅定寺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在受戒前,顶戴宝函,绕塔行道,感舍利降函,乃进受具戒。智首律师戒德清净,博览三藏,开坛讲律,独步长安三十余年,有“钞疏山积,学徒云涌”之美誉。不久,律祖随智首律师听受四分律。听了一遍就已通达,想归隐修禅定。智首律师就训诫他说:“修习禅定也应该循序渐进,要先打好基础,由戒生定,因定生慧才行,所以必须戒律圆明以后才可以修定,你还要继续学戒!”律祖于是虚心受教,继续在智首律师座下听受四分律学。后智首律师命令其复讲,律祖不敢受,辞不获已,才按照智首律师教导复讲。律祖这样听讲《四分律》二十遍,前后经六年,然后才往林间一心修习定慧。
戒行高洁 冥感天人
律祖谨守戒律,三衣皆为纾麻所织,日中一食也只是菽豆之类;出门则锡杖不离身,唯恐伤及大地众生;长行不倒单,坐不倚床,其精持戒律所得感应不胜枚举。贞观年中,某日夜半,律祖在西明寺经行,突然一阵踉跄,行将跌倒之际,一位身着介胄的少年及时上前扶持,律祖怪而问其身份,少年回答:“弟子为毗沙门天王子张琼,以师戒德,故来给卫耳。”临别时并以佛牙相赠。
定力精深 常行般舟
律祖不仅戒行高洁,而且定力精深。贞观四年,在清宫精舍,焚功德香,行般舟定,满九十天,感得群龙化人形,前来礼觐听法。般舟三昧,在连续九十天的时间内,但行但立,不眠不坐不卧,持名念佛。非大定力之人所不能行。般舟三昧译为“佛立”,以行此三昧可得诸佛现前之故。常人一生中行一次,能够坚持下来,都属希有难得,而律祖一生中前后共行了二十一次。在相关的记载中,是行般舟三昧最多的一人。可见律祖之定力不可思议。
编修律典 南山开祖
道宣律师学养深厚,严持净戒,精通大小乘经律,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撰著完成《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他主张圆融三学,以大乘菩萨的圆教义理会通《四分律》,阐发律学精要;更依天台与唯识教义来解释《四分律》,为小乘戒法注入大乘思想,奠定南山律宗的开宗基础。
翌年,道宣律师撰有《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六卷;其后陆续完成《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一卷、疏二卷,《四分律比丘含注本》一卷、疏三卷,《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十二卷和《比丘尼钞》六卷。此乃南山律宗五大疏钞,称为“律学五大部”,为律宗重要著作,唐朝以后讲律学者,莫不终南山,故后人又称道宣律师这一系为“南山宗”,尊道宣律师为“南山宗祖师”。
建坛传戒 续佛慧命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月,律祖著《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按戒律于净业寺重新创立戒坛,为诸方大德沙门二十余人传授具足戒,律祖事必躬亲,曾亲自背土筑坛。戒坛以及传戒的法式,经历代律师的弘扬,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同年十月三日坐化示寂,世寿七十二,僧腊五十二。唐高宗诏令天下寺院图绘道宣律师法相奉祀,以追念遗范;唐穆宗并为之制赞;唐懿宗咸通十年,追谥“澄照”,塔号“净光”,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加谥“法慧大师”。
道宣律师和文殊菩萨
的一段因缘
根据《纂灵记》一书记载,道宣律师曾经到山西清凉山境游方参访,一天走到五台山的中台,刚好日暮西沉,律师便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敷座打坐,不久入了禅定。
这时有一位天界童子来到他的身旁侍立,律师出定后就问他说:“你是什么人?”
童子答道:“我的名字叫玄畅,乃是天界之人,奉了帝释天主的命令,来此五台圣境巡视。听说您来到了五台山,因此特地赶来侍候。”
律师便说:“依据《华严经》上的记载,这五台山乃是文殊大士应化的道场,但是现在我只看到一片起伏的丘陵,以及和世间一般的草木,宛如平凡人所居住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圣人的境界呢?”
童子回答说:“大圣境界,并不是凡夫和二乘之人能够明白的,我只是一个凡夫,您则是二乘境地的修行人。如果我们用有思维的分别心来求不可思议的境界,那是绝不可得的。你难道没听说过:本来一种法并无两样,但是三个人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有着各各不同的见解和分别吗?要知道随着各人业报所生不同,所见自然有别。(例如:一条大河,人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是甘露,饿鬼看到是脓血。)
我实在地跟您说:我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山,完全是碧绿清澈的琉璃颜色,在诸山的中间,都有宝林间杂其中,发出了焕耀光明,无论白天夜晚这些光芒都在闪烁相映着,至于问到文殊菩萨究竟驻锡在什么地方,这就不是我的能力能够了知的了。”
说完这番话后,童子就隐去,再也不出现了。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