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是佛不能把自己所证悟的转移到众生的心里来,其实,不是说佛不能转移,是因为众生的心跟佛的心不相应。还有说佛不能以手来洗涤众生的罪业,实际上是众生对佛的教导不顺从、不依教。依照佛陀的教言实践是可以洗涤众生罪业的,可以增加众生的福报,显发众生的智慧的。
一切诸佛最大的利益众生的事业就是转法轮、讲经说法,令众生听闻、思维,然后抉择,修行。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殊胜,但是最初的起信是很难的,要起信也是需要以广闻为基础,进而去思维,然后抉择,最后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深解信,这样才会证得西方圣境昭示目前。
所以天台宗里讲到初心毕竟而不二。从我们初发心开始迈出修行的第一步到证得诸佛菩萨的圆满的智慧,无上的威德,是同一个体性,祂是不二的。
但是作为一个修行人,请问当初那一念和最后成佛、趋于菩提这两种状态,一个开始和一个圆满哪一个更重要?开始的那一步是最重要的。我们怎么样在无尽的轮回里一百八十度转弯,回头走向涅槃岸,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识别轮回的过患,能够趋向涅槃这种意乐的?
就像善财童子亲近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给他开显根本智,这根本智是什么?就是道种智,就是一切众生所具足的佛性,本然的佛性,也称为根本智,是经由文殊菩萨开显出来的。
我师父也说,众生各具如来藏性。我师父又强调,但是他是障着的呀,也可以说是藏在里边的,没有去发掘,我们是见不到的。就像矿山里的金矿,如果不去开采、不提炼,你是看不到金子的。如果用黄金来比喻一真法界、如来藏性,虽然这个金性遍布于法界,但没有善知识来开显、提炼,我们是看不见的,更不得受用。所以我师父很强调这一点,所以天台宗里很肯定地告诉我们,初心毕竟而不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善知识的恩德是极大的,父母生我的肉体,长养我、护念我,超过自己的生命,父母赐予衣食、赐予安全感,给一个温暖的家,但是父母没有能力启发你的智慧,给你涅槃寂静和极乐世界。在这一点上,善知识的恩德是不共于父母的。
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如果还在向道,那他就要承受这世间的业力、果报。供养你的人,他的过去现在未来都跟你有关系了。无弥勒肚皮,滴水难消,有维摩手眼,斗金易化。如果你自身有修行,具有维摩手眼,或者你有靠山,就不要紧。我们来五台山实际上就是来找靠山的。靠山是谁呀?文殊菩萨,我们对文殊菩萨有信心吗?有信心就有靠山,没靠山自己又没智慧,那就滴水难消。但有时候我们会忘掉这个主体,我们在五台山,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忆念文殊菩萨。
这也是我们发心要到五台山来建道场的非常重要的因缘和用意吧,因为大家来到这里,天天就会念着“我在五台山,我在五台山,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只要你忆念文殊师利菩萨好了,就会在本来短暂的人生历程中,密集型的提高修行的速度。
摘录自传喜法师开示
往期回顾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