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有尽 我愿无穷︱《普贤行愿品讲记》第21集

2020-06-13 10:06: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简   介    


佛陀涅槃前,特别授记《华严经》由东土震旦——中国人传承。


2014年11月,传喜法师率众朝礼峨眉山,慈心开显《普贤行愿品》甚深法义,洞开毗卢性海之玄门,满目青山、触目菩提。


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普贤菩萨代表诸佛功德体,既与十方诸佛同体,又与法界众生同体。普贤十大愿王,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愿愿称法界心,愿愿极法界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华严经》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发露忏悔的最好对境就是普贤菩萨。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往生西方,是速疾成就普贤大愿的最胜方便。


历时三年,慧日传媒将这一珍贵的讲记整理,让我们再次聆听法音,共入普贤性海。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图片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一集




   第二十一集摘录    


 无论你行什么法,这个法都以空性而达彼岸,这叫波罗密,就是恒不忘失菩提心。反过来说,如果忘失菩提心来行一切善法,皆成魔业。所有的都不要忘掉这个空性彼岸,寂静涅槃,一切法本自寂静,不要被“相”骗过去——“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学佛进步的标志就对自己有惭愧心、忏悔心,对众生有感恩心,对三宝真正地生起恭敬心。心越来越调柔,调柔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大悲心充满。如果越学佛越傲慢,觉得自己了不得,见佛、见菩萨了,那就糟糕了。


图片


◎ 西方代表万法之归宿 —— “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回到此法界”,此法界就是西方。在五浊恶世同时你又能解脱,你就可以在五浊恶世广度众生。如果在极乐世界你才解脱,那怎么度娑婆世界呢?所以普贤菩萨就有这个威德力,在娑婆世界就能像极乐世界一样,让众生皆能够灭除众苦。


◎ 为了灭一切障,行一切妙行;行一切妙行,就能灭一切障,这是互为因果的。《普贤行愿品》也是这样,要想往生极乐世界,就修“普贤行愿”,这是因;你要想彻底地行“普贤行愿”,你就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叫互为因果,花中有果,果中有花。



摘自《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二十一集开示





往期回顾



图片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8集

图片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9集

图片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20集



END


图片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声 明 

文字整理丨古文殊寺工作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紫柏尊者:般若愚痴初非两物,譬如波之与水耳
· 请问文殊菩萨是怎样发菩提心的?
· 甘露法语 | 以纯良的品格供养文殊菩萨
· 微信公众平台
· 施食念《开咽喉真言》如何观想才能帮助到饿鬼道众生?
· 以悲切之心请佛住世,能够灭我们无量罪业︱《普贤行愿品讲记》第20集
· 宣化上人:欲奠定人格的基础,先要说正直的话,不要说假话
· 只要你是三宝弟子,就要穷其一生认真地去学三皈依
· 甘露法语 | 自利利他
· 安住十一种善,保持轻安,不放逸——《大乘五蕴论浅释》第6课
· 【超时空的殊胜加持】这张照片,你需要消化很多年(见者增福增慧,业障消除)
· 向文殊菩萨忏悔,获得我们的新生命
· 梵呗|法筵偈
· 学习佛法后,六根门头常放神光︱《普贤行愿品讲记》第19集
· 文殊显灵解危难|一个发生在五台山的真实历史事件!
· 微信公众平台
· 【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最新光影记】光影——光阴的故事
· 你多久没心动了?
· 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
· 文殊菩萨心咒是七个字,为什么叫五字真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