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要圆融 不要圆滑
儿童不是年龄,实际上是一份纯真的心,文殊菩萨一万岁都不止了,却叫“文殊童子”。但是童真的心态,有时候需要高级的理性才能够保护住。
人应当有一颗纯洁、纯真、像孩童一样的心。我们学佛的人要圆融,但不要圆滑;不要因为经历了世事,而变得世故;不要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而变得圆滑。
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实际上是生命中一种金色的品质。所以我们才会克服地理的、气候的不适,跨越纬度、跨越千山万水来追随文殊菩萨,来证明我们精神的一种追求。
施水是以调柔和慈悲感染众生
水是湿漉漉的,发出水晶光,光明和湿润照耀。我们观想水的特质,是因为三恶道的众生没有水的福报,那种调柔、滋润不具有。
有的人性格里面就没有调柔、润泽、慈悲,这样的果报就成熟在三恶道。不是谁惩罚了他,这是他自己的心态所变现的。我们以慈悲心观想的是水,实际上是以我们生命中调柔和慈悲的品格去感染对方。
因为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是视法界一切有情为自己父母的。除了俗谛上、情感上这么观想,我们还要有胜义谛上同体大悲的观想。我们能这样观想,众生自然就可以没有滋润而得滋润,没有调柔而得调柔,这样同体地分享到。
欲生净土 当修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要具足这净业三福,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父母是世间恩德最大的人;师长和出世的善知识,对于修行来说是成就我们法身慧命恩德最大的人,所以要有感恩心和孝顺心。
三皈、五戒、劝进行人、读诵大乘,也要修福。所以佛陀说往生极乐世界不可少善根。善根是什么?就是我们知道自己有无上的佛性,这是久远劫来诸佛、善知识的教化所成熟的一个智慧相,就是善根。愚钝的人虽然有佛性,但不知不觉。
佛弟子要穷其一生认真地学三皈依
能够得到三皈体是不容易的事,首先师父要心定下来好好地把三皈依讲清楚,然后你能够听得明白,实际上这才真正得了三皈体。得到三皈体了才会有五戒的体、八关斋戒体、十戒的体,一切戒的体都是依三皈体而有的,三皈依是学佛的根本。
但是在这上面我们往往会忽略,三皈体是我们的学处,你只要是三宝弟子,要穷其一生认真地去学三皈依,所以每天要重复,早功课要三皈依,晚功课要三皈依。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皈依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是需要训练的,就这一个“南无”,我们早就不知不觉皈依“邪知邪见”了。—— 皈依世俗的感情、皈依了别人对你的恭维、皈依了我们对物质的贪恋、皈依了我们对自己小家庭温馨的这种眷恋,男人皈依女人的温柔,女人皈依男人的安全感,总相是皈依了愚痴,愚昧而不自知,不知道自己愚昧在哪。
摘自6月1日传喜法师古文殊寺开示
推荐阅读
END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声 明
图片及文字:古文殊寺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