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轮回中温暖的港湾
她是扛起孩子游走天涯的铁肩
她是所有发菩提心者的对境
她是一切行菩萨道者的动力
她是心中的莲 菩提道场的金刚座
没有她 就没有一切佛陀成道的故事
母爱是人类最纯真、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爱, 世间有一种最美丽、最动听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佛教提倡以孝为先、孝行天下。《四十二章经》说:“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以此告诉我们,孝顺家中的父母胜于敬事天地鬼神。《地藏经》中,婆罗门女为令自己的母亲永离地狱之苦,而发广大誓言:誓愿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她的母亲以其发了这样一个广大悲心誓愿的功德,瞬间解脱了地狱之苦。在《涅槃经》中,佛陀告诉众人: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金刚之身,是因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今世才能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
明朝的莲池大师将孝分三种:下等孝顺,奉养双亲,免于饥寒;中等孝顺,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上等孝顺,为父母说法开慧,引之往生佛国,永离三途。同样,儒家的《孝经》也讲,孝有三种境界:让父母衣食无忧乃孝父母之身,是为小孝;让父母精神快乐乃孝父母之心,是为中孝;让父母愿望实现乃孝父母之志,是为大孝。
佛在《贤愚经》中说:“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本缘经 》中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佛在诸多经典中都赞叹,出家的功德,殊胜不可思议。
人生最悲莫过于死亡,生命最苦莫过于轮回。出家人以菩提大爱代替世俗小爱,以修行道业的功德回向母亲,才是对父母双亲最彻底地尽孝。
虚云老和尚
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他的母亲生他下来是一个血球。母亲晚年无子,因此一气而终。第二天,有卖药翁,破开血球,现出小儿,即虚云和尚,由其继母抚养成人。
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勤修道业。他常常说:“我生不见母,母亲因生我而死,大恩不能忘怀。”为报母恩,他发愿三步一拜朝拜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母亲,早脱轮回。其间,三步一拜,不计年月,两次冻卧冰雪中,感文殊菩萨化身为文吉乞者,两度救他脱险,三年而达五台,满其初愿。
后来又念未见母亲现身,不知是否离苦得乐,于是在阿育王寺拜释迦舍利。每天礼忏若干拜,一心求见母亲一面。又在阿育王寺燃去指头供佛,求见母亲。结果一天在梦中见母现身。梦中有人对他说:“你求见你母亲,这就是你的母亲,要见快看。”老和尚抬头一看,只见空中有一夫人,骑在龙身上,有很多龙神护佑,飘然上升而去。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恩,吃尽了千辛万苦,冰天雪地、置死不怨,目的就是救拔母亲超生极乐。老和尚以其坚定虔诚的向道之举,展现了一个佛弟子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行孝之心。
本焕长老
1948年,本焕长老母亲病重,他寸步不离的陪侍在老母身边,端茶奉水,喂药敬食,分分寸寸都照顾的体贴入微。
母亲临终时,本焕长老遵从佛门“右肩载父,左肩载母”的教导,跪在母亲床前,抬起袒露的双肩,左右形成两个“肩窝”,装上菜油和灯草芯点燃了,默念起《大悲咒》、《心经》、《观音偈》。油烧干了又加,皮肉烧得吱吱作响,他一动不动,泪如泉涌。
就这样点燃身灯为母亲祈福,直到母亲离开人世。
后来有人问:“燃臂孝母痛不痛啊?”
本焕长老答:“说什么痛不痛,色壳子(肉身)是个生灭的东西,不过是用这个功德报父母生养的恩德。”
晚年,每当本焕长老捋起袖子,人们都会看到他为母亲送终时留下的印记,那印记不是一处两处,而是整个手臂几乎没有一处好的皮肤……
视一切众生如母 度一切有情解脱
一个人走得再远,都走不出妈妈的慈眼关注。在我们的修行中,从怀揣对妈妈的恩情发起菩提心,视一切众生如母、度一切有情解脱,直到菩提树下成等正觉,都离不开妈妈的力量加持。
这一过程也就是,从世间的妈妈到菩提心的母亲,最后到胜义般若佛母。般若空性有长养之德,对于有情世界如果证到万法清净的时候,大悲心就会成为一种愿力,就可以成众生福田,做世间明灯。
大乘佛教菩提心的初级阶段,就是观母恩、念母恩、忆母恩、感母恩、报母恩,这是基础。在这种恩情的忆念当中再推而广之,一切众生在无量劫轮回中都做过我的母亲,众生还在轮回,我作为佛弟子又怎么能够心安?
一切诸佛的净土都是为众生而造的,一切诸佛都如慈母待游子,时时翘首以盼浪子回家。
END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