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人才济济,门庭显赫,祖上积了什么德?

2020-04-24 00:06: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印光大师讲故事




图片


清朝时,苏州有位医生名叫曹锦涛,他医术高明,无论什么疑难杂症,都能妙手回春。


一天,他刚要出门,有个女人突然前来跪在他家门口,哭着哀求:“先生,您行行好吧!能不能替我姑姑看病?我们家穷,实在请不起别的医生,听人说先生慈悲心肠,请您一定屈驾上门为我姑姑医治。”


曹公听后立刻前往救治。


不料他看病结束离开后,病人发现枕头底下藏着的五两白银不见了,怀疑被他偷走了。


那女人便上门兴师问罪,曹公二话没说,拿出五两银子给了她。


回去后,姑姑说银子找到了。女人很难为情,赶回来送还银子并赔罪,同时她不解地问:“先生既然是被冤枉的,何苦还说自己偷了银子?”


曹公说:“我一心希望你姑姑的病快好,要是不承认,她一定急得病上加病,甚至再也无法医治。我只求你姑姑病体康复,不怕别人说我偷钱。”


曹公一生慈悲心肠,行医济世,其居心之忠厚,可谓至极无加。所以他所生的三个儿子,长子为御医,活到八十多,家境殷实;次子当了翰林,官一直做到藩台;三子也是翰林,精通经史,著书立人;孙辈乃至曾孙辈,更是人才济济,门庭显赫。




图片



图片


原 文




清苏州孝廉曹锦涛,精于岐黄,任何险症,无不著手回春。一日,欲出门,忽有一贫妇跪门外,泣求为其姑医病。谓家道贫寒,难请他医,闻公慈悲为怀,定可枉驾为治,曹公遂为往治。曹公归后,贫妇之姑枕下,白银五两,不知去向,想为曹公偷去。妇登门询之,曹公即如数与之。贫妇归,其姑已将银取出,妇大惭愧,复将银送还谢罪。问,公何以自诬盗银?曹公曰,我欲汝姑病速好耳,我若不认,汝姑必定著急加病,或致难好。故只期汝姑病好,不怕人说我盗银也。其居心之忠厚,可谓至极无加矣。所以公生三子,长为御医,寿八十余,家致大富;次为翰林,官至藩台;三亦翰林,博通经史,专志著述。孙曾林立,多有达者。


摘录自《印光法师文钞》



图片
图片



居心忠厚 庆及子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即是说,长久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必定会遗留下福泽,这个家族的福报也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蒙祖上阴德享受福报;而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印祖又说:所谓余庆、余殃,乃报在子孙者;本庆、本殃,乃报在本身者。余庆、余殃,人可见之。本庆、本殃,乃己于现生,及来生、后世所享受者,世人不能见之,天地鬼神佛菩萨,固一一洞知洞见也。须知本庆、本殃,较之余庆、余殃,大百千万倍。故望世人,努力修持,以期获庆而除殃也。



END


图片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声 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整理丨古文殊寺工作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大画 | 维摩诘:从此做个不二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看一条趣味黑视频,从佛教看《道德经》
· 【中俄双语】清明·祭
· 读书,不是吃零食
· 【世界读书日】这样读书,能把岁月变成功德
· 如何正确称呼出家人?“师父”还是“师傅”?
· 一盏禅茶,暖了身心
· 80天后,京兵强将,最后撤离! 谢谢你拼命奋战,谢谢你平安归来!
· 最顶级的情绪管理
· 五浊恶世的一切恶跟我都有关系
· 虚幻世界,唯心所现
· 明教契嵩禅师:尊僧篇
· 这是最深情的隐瞒......
· 王伟: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一疗程仅需百元
· 把业力的生命转化为愿力的生命
· 云何当知一切有为法无常?
· 佛法犹如优昙花
· “南无佛”,就是要“下载”佛的品格
· 经典中关于文殊菩萨的过去、现在、未来
· 你玩手机 VS 手机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