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习俗被称为“小年”。小年是我国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灶神、送灶神,所以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可是这位灶神到底是谁?他有着怎样的传说故事?为什么要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民间又为什么这么重视祭灶神呢?
灶神是谁?
佛教中,“灶神”是佛教护法“天龙八部”之一的监斋菩萨,又名为“紧那罗王”,也名“监斋使者”,专司监护僧众斋食之职。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监斋菩萨圣诞日。《教苑清规·监斋回向式》云:“灶者,典众人之喉舌,威灵有正,正直无私。”
据《河南府志》记载,元代至正初年(1341— 1368),少林寺有位出家师父,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着一根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尽职尽责十分勤劳,寺中竟没人知道他的法号。至正十年(1350),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忽然围攻少林寺,由于事发突然,寺中僧众皆不知所措。在这危急关头,这位干烧火杂务的师父,手提烧火棍冲出山门,身材忽然长高数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紧那罗王也”。红巾军见此情状,惊恐万分到处逃窜,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难,但这位师父随后即圆寂。至此少林寺僧众才知道,这位师父就是紧那罗王的化身。为了纪念这位师父的护寺之功,少林寺僧众在寺院中建立了紧那罗殿,并塑化形像供于厨上,供奉为“监斋使者”,以监察寺院饮食之事。
民间为什么祭灶神?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述职日,他要到天上去向天帝报告,世间所有人家一年来的善恶事。认为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打报告的事,在晋代早已有之,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所以旧时民间习俗,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的,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民间通常家家户户都要在这期间,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土,也给灶神供麻糖、糖水,是想让灶神“上天言好事”,期盼来年平安吉祥。民间认为灶神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
灶神家家都有,民间普遍认为,除了一灶之神,锅、碗、瓢、盆、筷子、凳子乃至一门一窗皆有神护,一家之主的道德水平高,这些家神的级别就高,俗语叫“物是主人形”,主人道德的能量越高,物神就越能为主人驱邪避凶。
小年的佛教意义
文丨传喜法师
民间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大扫除,是中国素有的传统习惯,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在佛教中,扫尘不仅仅在于打扫外在的尘土和污垢,其意义更在于扫除我们自己内心的尘垢。民间的信仰灶神,给灶神供点糖水想让灶神帮我们说点好话,但从佛法角度来讲,命运是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去改变的。福报不是坐等其成等来的,而是我们积极地去改造生命而得来的。
所以祭灶这一天,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人人都要修道德。
灶神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匡护了人心。对泱泱大国的江山社稷、浩荡历史来说,灶神似乎很小,但他的存在呵护了人心,使人保持慎独、敬畏之心,有助于家庭和睦,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
中华文明呵护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滋养了无数人的精神生命,使之丰厚、成长。一个国家要繁荣昌盛,不单需要经济发展,更需要人人知因果、明道德,需要天人合一、人神共伍的精神境界。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古文殊寺
声 明
本文由古文殊寺
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