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坐功祛病法
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少阴肾君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平坐,伸两足,拳两手按两膝,左右极力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治病:手足经络寒湿,脊股内后廉痛,足痿厥,嗜卧,足下热,脐痛,左胁下背肩髀间痛,胸中满,大小腹痛,大便难,腹大颈肿,咳嗽,腰冷如冰及肿,脐下气逆,小腹急痛泄,下肿,足胻寒而逆,冻疮,下痢,善思,四肢不收。
①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零点以前为前一日,零点以后为次日。
②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即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③廉[lián]:体表定位用词。即“侧”或“面”。上廉即上侧(面),内廉即内侧(面)。
④痿厥[wěi jué ]:病证名。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证。《素问》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内伤,恐为肾之志。恐则气下,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甚至昏厥,是为痿厥。)
⑤胻[héng]: 胻同䯒出《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胻骨為骨骼名。亦作䯒骨,指小腿脛骨。
⑥下痢[xià lì]:指人或动物排出的粪便比较稀。
《二十四气导引坐功法》简介
二十四气导引坐功法是北宋著名隐士陈抟根据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气运与人体经脉的对应关系,而创造的一套坐功导引治病法,习练久之可以养生治病。
这套功法共二十四节,对应二十四节气制定了相应的二十四种功法,每个节气一节,分治二十四类病症。每节包括“运主”、“时配”、“坐功”和“治病”四个内容,巧妙地把功理、功法和功效结合起来,以时行动,以经治病,按照不同的季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即能调节相应的经络,打开身体脉道,令周身气脉畅通,深合古人“天人合一”的理论。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古文殊寺
声 明
本文由「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