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此联为佛门中著名的对联,从两则典故说起,以杨岐方会禅师的故事颂扬公私分明的品格如明灯,光照千古;以宝寿禅师的故事颂扬清廉正直的品质亦如辣姜,警示万年。
宋朝杨岐方会禅师,是临济门下杨岐派的创始人,江西袁州宜春人氏,俗姓冷。他出家时,老母没有人照顾,便将她接到寺院奉养。
和尚无收入,也不可用公物赡养老母亲。方会禅师利用晚上的时间,借寺庙廊灯光编草鞋卖钱养老母。老母得知后,责怪方会不可用常住灯干私事。自此后,方会就备两盏油灯,上下各一盏,上灯为公用,下灯为私用。
石霜和尚得知此事后,提醒说这样亦不算清廉,你的灯挂在公灯下面,寺庙油灯的油滴进你的油灯里,岂不是沾常住之光?
方会恍然大悟,便将公灯移至下方,宁可让自己的灯油落到常住灯里,也绝不沾常住的便宜。
他这种爱护常住之物,公私分明的品格在佛门中被传为佳话,后人就用“杨岐灯盏明千古”这句话,高度赞扬了杨岐方会禅师的高尚品格,珍惜常住之物,处处公私分明,节俭办事的作风。
当年,洞山宝寿禅师曾到五祖寺参礼戒公和尚,得到戒公的印证,从此声名大振。宝寿禅师在五祖寺管理库房,宝寿为人清廉,秉性正直,深爱常住之物,从不以公物徇私情。
一日,五祖戒公禅师偶感风寒,便令他的侍者到库房取生姜煎汤服用,却被宝寿禅师拒绝。宝寿告知侍者:“常住公物,哪能私用?方丈拿钱来,我才能够把这块生姜给他!”
五祖戒公禅师闻听此言,非但无嗔无怒,反而扪心自问,心生大惭愧,取钱令侍者去买生姜。宝寿禅师这才把生姜给了他。通过这件事,戒公禅师对宝寿禅师更加器重。
后来,曹洞宗祖庭洞山普利寺方丈聪禅师圆寂了,当地太守写信来请戒公禅师推荐新住持,戒公禅师就说:“那个卖生姜的汉子去得。”
在戒公禅师的举荐下,宝寿禅师到洞山做了住持。从此,禅门中就流传着“宝寿生姜辣万年”的佳话,赞叹宝寿禅师坚持戒规、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
政者,正也。
清正廉洁、公平正义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和内在品质。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
公曰:“敢问何谓为政?”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
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礼记·哀公问》
《庄子·说剑》中庄子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
庄
子
说 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
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
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
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
慧
不
贪
欲
愚以贪自缚 不求度彼岸
贪为败处故 害人亦自害
爱欲意为田 淫怨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 得福无有量
伴少而货多 商人怵惕惧
嗜欲贼害命 故慧不贪欲
——《法句譬喻经》
“廉”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士大夫奉“廉”为立身处世的根本。
“廉”本意是指物体有棱角,后演化为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
汉代,有一位华阴人叫杨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王密做昌邑县县令。
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上下榻到一家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接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
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此事被传为美谈,清正廉洁,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五祖寺”公众平台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什么!?
慧日国际佛学平台招募义工,
还不赶快报名!
我们用心选择图文,陪伴读者走过漫漫时光,如果您也怀揣信仰,擅长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韩语、日语、瑞典语、挪威语、荷兰语、泰国语等语种翻译,文字编辑,和图文海报设计,那就别犹豫啦,随喜转发~!
邮箱:
Huiriguoji_recruit@qq.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2022)0000575
【慧日国际佛学微信平台】
Find Me | 扫码就能找到我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