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品
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曾有一世为商主,因广做布施而致美名远扬。当时商主夫妻日日都要供养一缘觉,魔王波旬得知后便在供食必经路上幻化出一可怕地狱,中有七人深之大火坑。商主妻子一日正准备为缘觉送饭,途中遇到大火坑后便因心生恐怖而折返回家。商主则不安地想到:万不可中断对缘觉的供养,不将饭食送去太不合理。于是亲捧食物前往缘觉住处。
魔王波旬见到后就幻化成天神相,对其劝阻道:“你之布施纯属浪费资财,若还要一意孤行,则必于多年中堕此地狱中。”魔王即以此等恐吓言词妄图令商主退失布施心。谁料商主却说道:“你所言听起来似好心好意,但我绝不会从布施道上退转回来。”言罢即毫不迟疑越过火海。
结果,刚刚还烈焰熊熊之火海顷刻就变成一令人赏心悦目之花园,魔王波旬只得愧疚满面地迅速离去。
白莲花论
释尊广传
释迦牟尼佛以前也曾有一世为大势力国王,将众多衣物、饮食、珍宝,以及珍宝严饰之儿女等等一切人、财、物皆随意布施给众人享用。提婆达多当时为帝释,一次化现为一婆罗门形象欲给国王布施制造违缘。他前往国王面前索求国王身体,国王立刻就满其愿望,割下自己身肉布施与他。国王后又以发心清净力令身体彻底恢复,而帝释则因为布施制造违缘之恶心,即刻灭尽自己所有福德,且直堕无间地狱。
释迦牟尼佛以前成为威严商主时,对贫穷者等可怜众生非常关心,常将自己所有之一切悉数布施。无论如何布施,都未曾生起过自己财物用尽之虞。帝释为探试其心真伪,便施用幻化方便将商主财物尽皆隐藏起来,只在威严眼光所及之处置一绳子与一把镰刀。商主顿失财产,只剩绳子与镰刀随身,于是他每天便以割草、卖草之钱财仍想尽办法满足众生所愿。
帝释眼见此人已沦落至如此贫穷地步,但还能以无有怯懦之心态继续励行布施,于是就现出身相对威严说道:“大施主,您对布施如此有信心,能继续以无贪之心志广行布施。这样行持下去,将来定会发财致富。”
商主则淡然回答说:“我即便一贫如洗,也不会做恶劣之事。若我心中依然存有吝啬之心,则愿我永远贫贱、无有财物。我每见乞讨众生那难忍痛苦,心中就会悲悯不已,因此只要我手中尚有一丝财物,我便不敢对其言说自己一无所有。”
帝释劝解他说:“在您自己财富未圆满之前,给别人布施实非正确。您应放弃布施,积极积聚钱财,待有一定财产后再行布施也不为迟。”
商主听后反驳道:“即便我自己欲得利益,也应舍弃财物而行布施。因财物根本无法令人得至善趣,而布施则能令人获取善趣安乐。如我不关心别人疾苦,我自己亦难享受快乐。”
商主随后一直心念坚定、不辍布施,帝释了知其愿力后高兴说道:“您之财物实已被我隐藏,我今后定会常常帮你,使您财产永不耗尽。”帝释说完,就一边忏悔一边隐身而去。
释尊广传
白莲花论
又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变为一妇女,名为能仁,当时在宝髻佛出世时就殷勤供灯许多盏。后于宝髻佛前,能仁亲获其授记:“待你成佛时,众人也会供灯与你。”能仁以此供灯善行为主,在众多佛陀出世时都以如是供养培植善根,这些行持在《百颂本师传》等史书中都有记载。
有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于无数如来前以无量无边供品供养、承侍过。
又释迦牟尼佛以前为独西施主时,两千仙人遭遇饥荒,独西于十二年中以饮食供养这两千仙人。
又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为送喜施主,当时有一千缘觉出现于世,送喜就在十二年中对其普行供养。
又释迦牟尼佛成为橛天国王时,曾于一万年中给八十万婆罗门供养坐垫;又于金器中供养能治病之食物。
另外,释迦牟尼佛在成为郭嘎拉国王之前,曾变为一雇工,以清净心供养四比丘食团。后为国王时,能回忆起这些前世经历,他曾亲口说过:“此果报乃为我布施妙药发挥功能所致。”并且还宣说了布施之几大功德。
这些内容在《三十四本生传》中均有记载。(《三十四本生传》为古印度佛学家马鸣所著,讲述释迦牟尼佛宿世行传。)
白莲花论
释尊广传
未完待续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