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能看到善知识的功德?

2022-11-29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九一年底、九二年初,新昌大佛寺,通向大殿的阶梯上,师父悟公上人从下往上回他的方丈殿,我一个小年轻从上而下,与他擦面而过。

 

那个时候,师父七十岁,当时他戴着一个观音斗,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这样打扮的人。师父两眼炯炯有神,与师父四目相对的瞬间,我就强烈地感觉到,这位修行人非常了不起。

 

我那个时候初学佛,往往这是一生中非常宝贵的状态,叫“赤子之心”。一个初发心的人,是非常干净、非常清净的,所以也有一句话叫“初心不改,成佛有余”。

 

而且我们那个时代,没有太多信息占据大脑,还比较容易去自我拷问、思考,说放下就可以放下。所以我一学佛,就啥也不干了,反正有口吃的就行了,就像闭关一样的,白天晚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着。就是这样万缘放下,心无旁骛地修行,所以还是得一点益的。

 

当时看禅宗的《金刚经》《六祖坛经》这些经典,解决了很多人生的疑惑,对佛法产生了坚定的信仰。继而通过持名念佛也可以自受用,可以安住。后来由禅入净,是以《金刚经》的标准来净的,那真是净,干干净净。


这个“净”本身,还是有不同的:师父的净,属于天台宗的净;虚云老和尚的净,是禅的净;圆瑛老和尚的净,属于楞严的净……每个修行人,他净的特色不一样。而且净自身也不一样,它有持名念佛,观想念佛,乃至实相念佛。


所以那个时候还是得一点益的,心无旁骛,这个功德、福德积累得比较快,所以修行境界我自己认为一日千里。


修行是有境界的,生命是有境界的,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端,跟师父见面时,哪怕就是擦肩而过,都能强烈感受到这老和尚修得很好。现在想来,假如没有这些基础,可能连参学的资格都没有,哪里会知道谁修行得好。


师父也特别慈悲,第二天早上做早课,他走之前特意过来问我:



“你要去哪里啊?”

“我下一步想去天台。


“你走的时候到我方丈室来一下。”



就是师父这一句话,从此把我们师徒之间联系到了一起。


本来我到一个寺院,不可能说去叨扰方丈的,挂一个单就特别不好意思了。那个时候,到寺院实际上是为了省钱,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背个包出去找山洞修行的,哪里会有多少钱,所以尽量节约花,一天越少花越好。


所以这就造成了我们的道场,任何时候都免费给大家吃住。一个穷过的人,一个饥饿过的人,他会带着这个同理心来看世界,去善待有缘人。一个人自己没有经历过苦的人,他很难对这世界有悲悯的情怀的。


图片

【悟谓众生皆可度 道是无边增上缘】

图片







图片



后来我再到雪山那些更艰苦的地方,那个时候才发现,我们佛教的祖师这么慈悲啊,“马祖开丛林,百丈立清规”,为了大家能有修道的环境,早在大唐盛世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共产主义制度。


我们现在一进入寺院就享受着大唐盛世的文化,出了寺院是没有的。出去就是面对着大自然,一个人坐在山洞里,或者一个所谓的禅披披在头上,坐在露天里,大雪任它下。这时候你才发现,人是那么那么渺小。


人从肉体上是很渺小的,但是如果你有法,你安住在法里,法又是很大方广的。太阳地球、天地宇宙都在这个心当中。宇宙万物是依虚空而生的、依虚空而住的,空依什么住?


《楞严经》里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虚空就像大海里泛起一个水泡一样——这是佛陀的智慧,佛陀回归到心灵的本体之后发现到的。


所以一个人怎么转凡成圣?实际上就是转这个分别心。我们动物属性的心,这个业报身的分别意识,这个工具你得升级。


在低级工具里就是低级的价值观,就是凡夫;升级到高级的真如本性的时候,就是大方广,你会发现,我的身心里面是有佛性的,这个佛性跟诸佛菩萨是同体的。


所以这个时候,你是不会自甘堕落的,一定是佛陀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菩萨发什么愿你发什么愿,因为只有这个才跟你的真如体性匹配。


这个时候去参学,你才知道谁是善知识,不在这套模式里是不知道善知识善在什么地方的。你讨论佛、菩萨多伟大的时候,总会有人质疑的,他以他的心去测度。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见地,就没有办法参学善知识,因为你看不到善知识的功德。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功不唐捐

你多念一句,生命里就多一块“金币”

从迷到觉,“心”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甘露醍醐 | 一个稳定情绪的简单窍诀

体天地好生之德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就?

有时间去学这些,是一种福报

打坐念什么咒比较好入定?

现在,你还喜欢听好话吗?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月光大尊者广行布施
· 让美好的愿力深入你的梦中
· 【妙法堂记要】你的眼睛里,看到一颗比天下最大的钻石还无价的一个人了吗
· 这样的人生多美好呀!这需要本钱吗?
· 轮回,是生命的惩罚
· 菩萨为何身处地狱?——《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讲记(三)
· 修行,一点假都掺不来的
· 青莲王宫一女子布施身体
· 这颗心,即是妙法
· 【妙法堂记要】珍惜此生能够值遇亲近三宝的机会
· 我们能做一点善,也是给佛菩萨留个把手能抓住我们
· 送你360度的智慧温暖,跟“内卷”说NO
· 今天,同时这三位近代高僧纪念日
· 你安心了,佛菩萨的加持就在头顶之上
· 告诉你一个快速成佛的方法——《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讲记(二)
· 具寂国王布施身体
· 实用手册:如何化解前世怨结?
· 【妙法堂记要】修行,学会把自己放归自性的大海
· 依止善知识,一切功德不求自生
· 听经闻法,要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