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中华
圣贤
精神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就讲到,说如果一个国土有人修善的话,善业如果有七分的功德,他本人得五分,他的国王得两分;同样,他如果造恶有过的话,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所以过去作为懂道的君主,他都要倡导文明,要引领治下的百姓,趋向于善道。因为百姓修善,他国王得利;百姓作恶,他国王也会被连累。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文字版
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在这一点就是强调,为什么一个国家要提倡精神文明,要提倡道德。
因为一个国家的组成,它除了物质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它还有文明、文化、道德的力量。并且文化道德的力量它是超时空的,它会加入到人的命运里去的。
这本经典在大唐盛世的时候翻译过来,唐宪宗作为皇帝亲自推广,他非常重视经典,他还专门为这部经作了一个序。
我们有机会也是可以看一下唐宪宗他亲自为这本经所写的序,一个皇帝他是怎么赞美的,他是怎么认识这部经典,对于人生、社会、国家的意义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所讲的,不管讲什么——讲父母恩,你一听就会觉得句句有理;讲众生恩,你会觉得句句有理;讲国王恩的,你会觉得句句有理;讲三宝恩的,也句句有理。
所以,我们就从这部经就可以详细地观察“四恩”。我们学好这四恩,也是提升我们自己。如果佛讲的准确无误的你不学习,你一辈子就根本不知道这些。
有这些对境,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等于没有一样。就像现在佛光也在,现在释迦佛的清净国土当下都在,不隔毫厘,但是你不认识,就说明我们生命里这种福德资粮是欠缺的——明明在,对你也没用。
我们很多人现在的这个困境就在这。佛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佛的净土的,但是我们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体证。
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每丝每毫都是充满了黄金一样,但是我们连个金粉都看不到。
所以这一个关键点,《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讲到,五百长者也问佛。佛陀说这个天上的太阳再怎么光明,但是对盲人来说是看不见,你能怪太阳吗?
好比我们修行,我们要想见到佛,要想进入佛的净土,不是提高我们的身体体能,而是要打开我们的智慧。打开智慧才能够进到佛的境界里去。
这个智慧要有福报的基础,福报也来自“知恩报恩”。
所以学习这个“四恩”,这个里面我们去了解,非常地重要的。
“四恩”怎么才能报啊?《父母恩重难报经》里也讲到,就是你怎么样子去用生命布施、财物布施都不能报的,只有学习佛法后才知道。
佛法的不共是什么?这里面有“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
这三个波罗蜜,请问哪一个能报得了四恩啊?第三个真实波罗蜜。
那布施波罗蜜呢,修布施波罗蜜的人他会有大福报。有大福报干吗呢,你也不要用错了,不能用来轮回,要用来亲近三宝,作为更增进一步叫“亲近波罗蜜”。
这三个阶梯布施,最后是为了能够亲近三宝,亲近三宝是为了能听闻正法,只有能听闻正法才能报四恩的。
我们出家也是,我们出家最后乃至成佛道了,最后就是也要说法的,说法也是报恩的意思。佛陀成道如果入定的话,祂的事业也不圆满的,只有佛陀说法了才圆满。
我们佛教界也是这样说,“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竟无有报恩者”。
所以,这个真实的佛法才能够“四恩总报,三有齐资”。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也是讲到,说如果一个人他不知道来亲近三宝,他实际上是一种罪业,是他的罪障障着他。
那这一生的结果,就是他活着在世间上,三宝也在世间,他却对三宝不理不见。一个人这样子活着,他把过去无量生的福德都耗掉,同时因为不懂大道,生命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作为一个人如果像动物一样地浑浑噩噩地活,他的罪过要比动物大百千万亿倍。
一个动物它没有先进的文明,但人就不一样。人类的文明里面是有很高尚的、很高智慧的文化的,他视而不见,他只选择为了活着而活着,那这个过失是很大的。
如果一个人能来亲近三宝的话,那个福德也是很大的。这是究竟的生命的意义,最高的生命意义——能够值遇三宝。
所以纵使我们修建寺院每天出坡很辛苦,但那实际上就是为了奉献三宝,然后奉献三宝最高的意义就是听闻佛法,智慧上的成长。
在做义工的时候,我们也有这么一个消业障的过程,我们也要不停地降伏自己的心。
在寺院做义工的人每天最好多问自己几遍——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哪怕作为一个僧人,来到一个道场,我们还是要有谨谨慎慎的心的。不是说求戒了那个叫忏悔堂,平时在常住的寺院那就不叫忏悔堂了?三宝的对境都是我们的忏悔的对境、修福报的对境。
我们想成为佛弟子,比如这个“四恩”里面: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对于父母恩,如果你背弃了父母,在父亲生病时你舍去不顾,母亲生病时舍去不顾,你是不能够得三皈五戒的。受戒问遮障的阿阇黎都会问的。
不要说自己的父母了,你就是一个路边的人在危难当中,不伸手相救,这个人都是缺德的。
所以我们修行,如果我们对四恩你有违背的话,在佛法里你也没有办法得到增进的。你不能够获得如理的佛法受用的。
所以我们平时无论出家、在家都要有一种恭敬心感恩心,特别我们在这个三宝住处,我们培福报、忏悔业障,都要有这个心念的。
就连我们出家人如果去受戒的话,就特别强调忏悔,也特别希望戒堂里面的师父能严格地调教自己。
如果被打香板,在戒堂里也好,或者禅堂里也好,打到香板,我们怎么理解打香板?
打香板首先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哎呦,我哪里错了”。我们心里就是想着改变、改正,这是对的。
还一个就是没错也是可以打香板的,临济的棒喝一样。这个棒喝下面,你有错误可以棒喝,没错误也可以棒喝。
有的一棒喝他是试探一下——探你的功夫怎么样的,看你有没有提起正念。
有的人想“没错误为什么打我呢?”没错误打你,你也可以消业障嘛;没错误打你,你也可以修忍辱嘛;没错误打你,这也是一个常住的庄严,我们心里要想着:这是一个修行的地方。这好像没逻辑,实际上里面是有逻辑的;好像没道理,其实是有道理的。
道场里不是说有错才可以打,没错也可以打的,可以打“我执”,可以让我们提起正念,可以让我们生起一个感恩心。
你不是说你想到一个道场就有这个香板能打你的;你不是说住一个地方,三宝就威德树在那里,可以降伏你的傲慢、破你的我执;你不是说到哪里都能给我们忏悔业障啊,培植福报的……这种机会不是常常有的。
所以,我们要按照修行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一个道场要很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有这个——有形象的香板拿出来的。但是平时实际上,每一个道场都有一个无形的香板举在我们的头上。
——传喜法师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浙 (2022)00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