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为何身处地狱?——《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讲记(三)

2022-11-28 00:22: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精彩视频: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讲记(三)


图片


远离痛苦是众生的本能。

当佛陀告诉我们生死轮回是痛苦的,

大多数人都是马上就想出离的。

不是因为自己的业果,

是为了救度众生

而永劫处于轮回的苦海之中,

谁愿意这样做呢?


图片


图片

壬寅年冬,适值恩师悟公上人圆寂17周年殊胜纪念日,传喜法师为报师恩,应时代之机和大众祈请,特开法宴、广洒甘露,与众弟子一起研习《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大众弟子,法喜充满。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三千年前由佛陀亲口宣说,其梵文原本于唐高宗时代,由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献于大唐,当即被珍藏于禁宫。唐宪宗即位后,热心弘护,于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特召集当时京师义学大德罽宾三藏法师般若等八人,于醴泉寺共同翻译而流布,宪宗皇帝为了宣扬此经,为经亲自造序。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中,佛陀对于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和三宝恩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四恩总报,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教导我们怎样见佛闻法入正定聚,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智慧。


即日起,慧日平台将陆续推出传喜法师所宣讲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大意,愿一切如母有情悟入佛智,发菩提心,上报四恩,下济三途,以此回向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佛法常兴!


   向上滑动阅览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  奉诏译

报恩品第二之上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汝等大士!诸善男子!为欲亲近世间之父,为欲听闻出世之法,为欲思惟如如之理,为欲修习如如之智,来诣佛所供养恭敬。我今演说心地妙法,引导众生令入佛智。如是妙法,诸佛如来过无量劫时乃说之。如来世尊出兴于世,甚难值遇如优昙华,假使如来出现于世,说此妙法亦复为难。所以者何?一切众生远离大乘菩萨行愿,趣向声闻、缘觉菩提,厌离生死永入涅盘,不乐大乘常乐妙果。然诸如来转于法轮,远离四失说相应法:一无非处,二无非时,三无非器,四无非法。应病与药令得复除,即是如来不共之德,声闻、缘觉未得自在,诸菩萨众不共之境,以是因缘,难见难闻菩提正道心地法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妙法一经于耳,须臾之顷摄念观心,熏成无上大菩提种,不久当坐菩提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王舍大城,有五百长者,其名曰:妙德长者、勇猛长者、善法长者、念佛长者、妙智长者、菩提长者、妙辩长者、法眼长者、光明长者、满愿长者。如是等大富长者成就正见,供养如来及诸圣众。是诸长者,闻是世尊赞叹大乘心地法门,而作是念:“我见如来放金色光,影现菩萨难行苦行,我不爱乐行苦行心,谁能永劫住于生死,而为众生受诸苦恼?”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异口同音,前白佛言:“世尊!我等不乐大乘诸菩萨行,亦不喜闻苦行音声。所以者何?一切菩萨所修行愿,皆悉不是知恩报恩。何以故?远离父母趣于出家,以自妻子施于所欲,头目髓脑随其愿求,悉皆布施受诸逼恼,三僧祇劫具修诸度八万四千波罗蜜行,越生死流,方至菩提大安乐处。不如趣向二乘道果,三生百劫修集资粮,断生死因证涅盘果,速至安乐,方名报恩。”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善哉善哉!汝等闻于赞叹大乘,心生退转发起妙义,利益安乐未来世中,不知恩德一切众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沈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

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

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征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

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噉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

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善男子!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如是昔恩犹未能报,或因妄业生诸违顺,以执着故反为其怨。何以故?无明覆障宿住智明,不了前生曾为父母,所可报恩互为饶益,无饶益者名为不孝。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于一切时亦有大恩,实为难报。如是之事名众生恩。

国王恩者,福德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三十三天诸天子等,恒与其力常护持故,于其国界山河大地,尽大海际属于国王,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福故。是大圣王以正法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譬如世间一切堂殿,柱为根本;人民丰乐,王为根本,依王有故。亦如梵王能生万物,圣王能生治国之法利众生故。如日天子能照世间,圣王亦能观察天下人安乐故。王失正治人无所依。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国,所谓佗国侵逼,自界叛逆,恶鬼疾病,国土饥馑,非时风雨,过时风雨,日月薄蚀,星宿变怪。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难不能侵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念无比怜愍饶益,常与安乐昼夜不舍。国大圣王亦复如是,等示群生如同一子,拥护之心昼夜无舍。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主;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同其事故。一切国内田地园林所生之物,皆为七分,亦复如是。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化世间故,诸天善神及护世王,常来加护守王宫故。虽处人间修行天业,赏罚之心无偏党故。一切圣王法皆如是,如是圣主名正法王。以是因缘,成就十德:一名能照,以智慧眼照世间故。二名庄严,以大福智庄严国故。三名与乐,以大安乐与人民故。四名伏怨,一切怨敌自然伏故。五名离怖,能却八难离恐怖故。六名任贤,集诸贤人评国事故。七名法本,万姓安住依国王故。八名持世,以天王法持世间故。九名业主,善恶诸业属国王故。十名人主,一切人民王为主故。一切国王以先世福,成就如是十种胜德。大梵天王及忉利天,常助人王受胜妙乐,诸罗剎王及诸神等,虽不现身,潜来卫护王及眷属。王见人民造诸不善不能制止,诸天神等悉皆远离。若见修善欢喜赞叹,尽皆唱言:“我之圣王。”龙天喜悦,澍甘露雨,五谷成熟,人民丰乐。若不亲近诸恶人等,普利世间咸从正化,如意宝珠必现王国,于王邻国咸来归服,人与非人无不称叹。

若有恶人于王国内,而生逆心于须臾顷,如是之人福自衰灭,命终当堕地狱之中,经历畜生备受诸苦。所以者何?由于圣王不知恩故,起诸恶逆得如是报。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有所愿求无不称心。所以者何?一切国王于过去时,曾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隐快乐。以是因缘,违顺果报皆如响应。圣王恩德广大如是。

善男子!三宝恩者,名不思议利乐众生无有休息,是诸佛身真善无漏,无数大劫修因所证,三有业果永尽无余,功德宝山巍巍无比;一切有情所不能知。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神通变化充满世间,光明遍照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烦恼业障,都不觉知。沈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诸有智者悉皆瞻仰。

善男子等!唯一佛宝具三种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第一佛身有大断德,二空所显,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第二佛身有大智德,真常无漏,一切诸佛悉皆同意。第三佛身有大恩德,定通变现,一切诸佛悉皆同事。

善男子!其自性身无始无终,离一切相绝诸戏论,周圆无际凝然常住。其受用身,有二种相,一自受用,二佗受用。

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众生已,十地满心,运身直往色究竟天,出过三界,净妙国土坐无数量大宝莲华,而不可说海会菩萨前后围遶,以无垢缯系于顶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如是名为后报利益。尔时,菩萨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现报利益。是真报身有始无终,寿命劫数无有限量,初成正觉穷未来际,诸根相好徧周法界,四智圆满。是真报身受用法乐。一、大圆镜智,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众生诸善恶业,以是因缘,此智名为大圆镜智。依大悲故恒缘众生,依大智故常如法性,双观真俗无有间断,常能执持无漏根身,一切功德为所依止。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佗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转分别识得此智慧,能观诸法自相共相,于众会前说诸妙法,能令众生得不退转,以是名为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转五种识得此智慧,能现一切种种化身,令诸众生成熟善业,以是因缘,名为成所作智。如是四智而为上首,具足八万四千智门,如是一切诸功德法,名为如来自受用身。

诸善男子!二者如来佗受用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居真净土说一乘法,令诸菩萨受用大乘微妙法乐。一切如来为化十地诸菩萨众,现于十种佗受用身。第一佛身,坐百叶莲华,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百佛世界,利益安乐无数众生。第二佛身,坐千叶莲华,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千佛世界,利益安乐无量众生。第三佛身,坐万叶莲华,为三地菩萨说万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万佛国土,利益安乐无数众生。如是如来渐渐增长,乃至十地佗受用身,坐不可说妙宝莲华,为十地菩萨说不可说诸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不可说佛微妙国土,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男子!一一华叶各各为一三千世界,各有百亿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三界诸天无不具足。一一叶上诸赡部洲,有金刚座菩提树王,其百千万至不可说大小化佛,各于树下破魔军已,一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大小诸化佛身,各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为诸资粮及四善根诸菩萨等、二乘、凡夫,随宜为说三乘妙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慧。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盘。为余众生说人天教,令得人天安乐妙果。诸如是等大小化佛,皆悉名为佛变化身。善男子!如是二种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

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乐众生广大恩德,以是因缘,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善男子!一佛宝中具足六种微妙功德:一者无上大功德田,二者无上有大恩德,三者无足二足及以多足众生中尊,四者极难值遇如优昙华,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六者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具如是等六种功德,常能利乐一切众生,是名佛宝不思议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佛宝中,无量化佛充满世界利乐众生。以何因缘,世间众生多不见佛,受诸苦恼?”

佛告五百长者:“譬如日光天子放百千光照明世界,而有盲者不见光明。汝善男子!于意云何?日光天子而有过否?”

时长者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诸佛如来常演正法利乐有情,是诸众生常造恶业,都不觉知、无惭愧心,于佛法僧不乐亲近。如是众生罪根深重,经无量劫不得见闻三宝名字,如彼盲者不覩日光。若有众生恭敬如来,爱乐大乘尊重三宝,当知是人业障销除、福智增长、成就善根,速得见佛,永离生死,当证菩提。

诸善男子!如一佛宝有无量佛,如来所说法宝亦然,一法宝中有无量义。善男子!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一切无漏能破无明烦恼业障,声、名、句、文名为教法;有无诸法名为理法;戒、定、慧行名为行法;为无为果名为果法。如是四种名为法宝,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于彼岸。善男子!诸佛所师即是法宝。所以者何?三世诸佛依法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尽未来际利益众生,以是因缘,三世如来常能供养诸波罗蜜微妙法宝,何况三界一切众生未得解脱,而不能敬微妙法宝?

善男子!我昔曾为求法人王,入大火坑而求正法,永断生死得大菩提。是故法宝能破一切生死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闇众生,如日天子能照世界;法宝能救贫乏众生,如摩尼珠雨众宝故;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鼓乐诸天故;法宝能为诸天宝阶,听闻正法得生天故;法宝能为坚牢大船,渡生死海到彼岸故;法宝犹如转轮圣王,能除三毒烦恼贼故;法宝能为珍妙衣服,覆盖无惭诸众生故;法宝犹如金刚甲冑,能破四魔证菩提故;法宝犹如智慧利剑,割断生死离系缚故;法宝正是三乘宝车,运载众生出火宅故;法宝犹如一切明灯,能照三涂黑闇处故;法宝犹如弓箭矛矟,能镇国界摧怨敌故;法宝犹如险路导师,善诱众生达宝所故。善男子!三世如来所说妙法,有如是等难思议事,是名法宝不思议恩。

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转轮圣王,何况余类一切众生?如欝金华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供养前三真实僧宝,所获功德正等无异。如是四类圣凡僧宝,利乐有情恒无暂舍,是名僧宝不思议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闻佛法音,得悟三宝利益世间。然今不知以何义故,说佛法僧得名为宝?愿佛解说,显示众会及未来世敬信三宝一切有情,永断疑网得不坏信,令入三宝不思议海。”

尔时,佛告诸长者言:“善哉,善哉!汝善男子!能问如来甚深妙法,于未来世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二者无垢,世间胜宝清净光洁不杂尘秽,佛法僧宝亦复如是,悉能远离烦恼尘垢。三者与乐,如天德瓶能与安乐,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与众生世出世乐。四者难遇,如吉祥宝希有难得,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业障有情亿劫难遇。五者能破,如如意宝能破贫穷,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破世间诸贫苦故。六者威德,如转轮王所有轮宝能伏诸怨,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具六神通降伏四魔。七者满愿,如摩尼珠随心所求能雨众宝,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满众生所修善愿。八者庄严,如世珍宝庄严王宫,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庄严法王菩提宝宫。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十者不变,譬如真金入火不变,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世间八风不能倾动。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利乐有情暂无休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宝。善男子!我为汝等略说四种世出世间有恩之处,汝等当知,修菩萨行应报如是四种之恩。”

尔时,五百长者白佛言:“世尊!如是四恩甚为难报,当修何行而报是恩?”

佛告诸长者言:“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悋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广度众生无有穷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尔时,五百长者,从佛闻是昔所未闻报恩之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发心求趣无上菩提,得忍辱三昧入不思议智,永不退转。

尔时,会中八万四千众生,发菩提心得坚固信,及此三昧海会大众,悉得金刚忍辱三昧,悟无生忍及柔顺忍,或证初地得不起忍,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住不退位。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未来世中一切众生,若有得闻此《心地观·报四恩品》,受持读习解说书写广令流布,如是人等福智增长,诸天卫护,现身无疾,寿命延长;若命终时,即得往生弥勒内宫,覩白毫相超越生死,龙华三会当得解脱,十方净土随意往生,见佛闻法入正定聚,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智慧。”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原文   





图片
图片

熏习l感染

图片
图片


前面我们讲到如是妙法,甚难得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妙法一经于耳,须臾之顷摄念观心,熏成无上大菩提种,不久当坐菩提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这里不仅是在启发我们的信心,也是在给予我们加持、肯定和授记。


摄念观心”,就是收摄不如法的念头归于正念,依着佛陀所讲的法来观我们的心。“摄念”属于教理,“观心”属于行证。要怎么摄念?这需要我们广闻佛法、不断学习。这样,我们才可以识别不如法的念头,进而将其遣除,并把迷乱的理顺,摄在善法聚当中。依着这个妙法来安住,来摄念,来观心,我们心的相续就会逐渐转变。


本来我们是凡夫的状态,但是我们通过听经闻法,就会摄念观心,进而“熏成无上大菩提种”。这个“”字很重要,我们一开始听经闻法都是懵懵懂懂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住,一直在听法的氛围里面熏习,对于佛法,我们慢慢就会明了了。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仅我们的分别念在慢慢理解,我们身心里面不分别的部分也在逐步领纳,我们的每个细胞都在被法感染。


图片


就像念佛一样,这句“阿弥陀佛”可能我们一开始并不理解,甚至觉得这句佛号太简单了,但念着念着我们就会有所感悟。“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光是指空间,无量光就是无限的空间。寿是指时间。空间有一维、二维和三维,我们可以把时间理解成是第四维,但是这个第四维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维度,它可以把前面的三维都收摄在内,把我们的生命、精神、我们身口意所造的业都包含在内。我们轮回到现在是时间无量的,从于无始以至今生,而阿弥陀佛、诸佛菩萨的时间也是无量的。同样是无量寿,寿里面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凡夫轮回的无量寿里面充斥着恶业和痛苦,而诸佛菩萨的无量寿是超越生死的,是福德功德遍满的。


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无尽宝藏,里面的内涵太多了,三藏十二部都入这一句“阿弥陀佛”。佛陀所有戒定慧的无漏功德,都入这句“阿弥陀佛”,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但将六字出乾坤”,一句弥陀圣号可以横超三界。


图片

上图:大众熏修希胜进  十地顿超无难事


但这都是需要慢慢熏习,一点一点熏染出来的。所以,用佛陀所说的这个妙法来摄念,来观心,来熏自己的相续,来充填我们第八意识的时候,八意识田里妙法的种子种下去了,然后慢慢熏我们的习气、行为,我们的身口意在熏习中就会逐渐转变,我们过去无量劫的恶业也会逐渐被净化,从而产生新的成佛资粮。于是,就会“熏成无上大菩提种”,这个“菩提种”是金刚种子,是成佛的种子。“不久当坐菩提树王金刚宝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结果。前面的是因、缘,最后这里是果实。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依着这个“妙法”,是可以成佛的。




图片
图片

不舍众生l世世轮转

图片
图片


接着“王舍大城,五百长者”出来了。“是诸长者,闻是世尊赞叹大乘心地法门,而作是念”,他们听闻世尊赞叹妙法之后,心里想到:“我见如来放金色光,影现菩萨难行苦行”。这个金光是什么?是佛陀无量劫行菩萨道所积累的福德资粮。如来的金色光明是超越时空的,佛陀所有前世所行的菩萨之道都在其中影现出来。我们读过《佛陀本生传》就会知道佛陀行菩萨道时的那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佛陀身为萨埵太子之时,曾舍身饲虎;佛陀广行布施的时候,家财、资产乃至妻、子,所有的一切佛陀都可以舍弃。


五百长者他们看到这些,一方面觉得稀有难得,另一方面他们对这些难行苦行并不理解,他们是充满畏惧的。于是,他们而作是念“我不爱乐行苦行心,谁能永劫住于生死,而为众生受诸苦恼?”他们认为,既然佛陀告诉我们生死轮回是痛苦的,那我马上就要出离。不是因为自己的业果,而是为了救度众生永劫处于轮回苦海之中,谁愿意这样做呀?


图片


这里“五百长者”是代替我们世间的众生来提问的。“住于生死”是很痛苦的事情,明明可以解脱了,为什么还要“而为众生受诸苦恼”呢?声闻、缘觉、阿罗汉都是一出三界,永不复回的,只有诸佛菩萨才会不舍众生、世世轮转。


有一种菩萨叫阐提菩萨。众生里面也有阐提众生,他们一点善根都没有,一丝之善都没有,全都是恶。阐提菩萨就是专门救度这种众生的菩萨。众生没有善,都是恶,堕落在地狱里,阐提菩萨为了救度他们就陪着他们在地狱里面受苦,只要众生不解脱,阐提菩萨就不解脱。阐提菩萨并没有地狱的业报,并不需要身处地狱,但祂因为不舍地狱里的苦难众生,宁愿堕入地狱受苦。“众生度尽方成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菩萨的大悲愿力。


佛教三千多年以来一直传承到今天,我们现在还能听闻妙法,这都是诸佛菩萨的悲弘誓愿所成就的,我们佛弟子要懂得感恩,善加珍惜。


——传喜法师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修行,一点假都掺不来的
· 青莲王宫一女子布施身体
· 这颗心,即是妙法
· 【妙法堂记要】珍惜此生能够值遇亲近三宝的机会
· 我们能做一点善,也是给佛菩萨留个把手能抓住我们
· 送你360度的智慧温暖,跟“内卷”说NO
· 今天,同时这三位近代高僧纪念日
· 你安心了,佛菩萨的加持就在头顶之上
· 告诉你一个快速成佛的方法——《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讲记(二)
· 具寂国王布施身体
· 实用手册:如何化解前世怨结?
· 【妙法堂记要】修行,学会把自己放归自性的大海
· 依止善知识,一切功德不求自生
· 听经闻法,要乐此不疲
· 我们的这颗心,是无价之宝
· 小心,别让你的优点变成缺点
· 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 修行为什么不成功?
· 【妙法堂记要】如何让苦行也变成功德
· 真正发起了菩提心,心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