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同体
也具有科学属性
“灵山犹在,
法华未散”。
01
这么多年来,我们纪念师公最好的方法就是依教奉行。其中非常殊胜的就是读诵这部大乘经典——《大乘妙法莲华经》,“灵山犹在,法华未散”。
有一次,我们在极乐寺给师父过生日,师父的生日是农历十一月十一,我们当时也念《法华经》。诵经下来,发生了一件很奇妙的事,当地有位居士从山底往上走,结果发现沿途的桃花开了,于是沿路摘了一些桃花,扛着桃花来向师父汇报。我们看到后也特别激动,因为没见过桃花在农历十一月份开放,它在春天才开花的,到了冬天,叶子都掉了,哪里会开花呢?
我刚开始学佛时,不相信这些的,但是当你亲自看到了,你怎么想?不是说我们看到的现象有时候是超自然的,实际上佛陀所讲的一切法都是超自然现象的。科学界有一个术语叫“唯象科学”,也就是说,现象显现出来了,但没有科学理论可以解释它。这恰恰对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极大的要求,也使得科学理论继续研究,趋向圆满,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曙光。
FORIQINGLIANG
大乘佛教是什么?
就是基于大乘体性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02
大乘佛教是什么?它是基于大乘体性——“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存在。在宇宙里,这种“同体”是非常丰富多元的,它不像一张纸那样平坦地遍布。也有科学家给出这样一个概念——“以太”,我们猜想它是不是充填着宇宙的一种介质呢?各种各样的物质都依着这种介质在传递?或者它是不是宇宙的本基?
我们佛教有个“阿”字,无生的空性,没有谁能生出这个空性,它是宇宙最基本的“基”,叫“空性本基”。
我们念阿弥陀佛,第一个字就是“阿”。当我们的生命投入“阿”字这个生命本基时,我们虽然还在娑婆世界,但跟极乐世界已经没有彼此了,因为我们已经发生链接了,一链接就同体,一同体就超越彼此。所以“生则必定生,去则实不去”,没有来去的。
这就是我们佛教的观点,这是非常自信的。它是佛菩萨宣说的无上的法,已经不是科学意境里的一个假设、或者“以太”了。
所以,我们所讲的大乘,它有着非常完美的科学属性,虽然科学还没有证明它,但它具有科学属性,符合科学逻辑。用这种高智慧的科学对世界进行的观察、总结,以及哲学的认知、思维,是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哲思和科学探索的,它是很真实的。
最近,我们在学习“大乘本生心地”,这是什么心地?它不是我们分别心的心地,而是大乘体性的心地。
佛陀是以法界为身的,大乘的体性既是佛的身体,也是佛的心地,所以大乘体性最究竟圆满的就是佛陀——“无上正等正觉”。也可以说,这个“大乘本生”和“心地”都是来讲佛的。
佛陀来讲这个久劫难说的法,那真是无上妙法。佛以全然的大悲把这个世界撕开一个“裂口”,让我们能一窥佛陀无上的妙法。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