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要屏蔽的两种大病

2025-08-01 06:11:00 发布: 人气:76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佛》第七章  功夫

回头是岸

—— 两种大病







修行有两种大病。

一个打瞌睡,一个打妄想。


烦恼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妄想来的。

妄想就是颠倒,称为颠倒妄想。






图片



图片




《心经》里就是讲,要颠倒妄想都没有了,才称为涅槃三世诸佛。


我们为什么称为众生呢?就是一味打妄想,一味打瞌睡。


妄想有五种。


“心有无明,专与妄想不相舍离。而心非动心,是故明天想之即灭,诸行无常故。妄念成生灭,真如不变迁。


五种妄想,就是

色阴坚固妄想,

受阴虚明妄想,

想阴融通妄想,

行阴幽隐妄想,

识阴罔象妄想。


假如是听经打瞌睡,那么一点听不进。假如是念经、念佛时在打妄想,一点也入不进、看不进的,眼睛在看,却不知道意义。像吃东西一样,心不在焉,吃而不知其味。






图片



图片




心的作用是非常大,所以要一心一意,不要把它抛开去,要收摄拢来,摄心念佛。


“攝”字,提首旁三个耳朵。这三个耳朵用处大了,倘若东听西听,横听直听,那么终日散乱,一点也听不到了。


现在要你收摄拢来,东不要听,西也不要听,单单听佛音


念佛时候,自己嘴里念佛,耳朵听佛,眼睛闭着看佛,鼻子嗅佛,身体礼佛,意地敬佛,这样念佛就有办法了,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所以“三业清净往生有份,六根都摄见佛不难”,你把这两句记进去,三业清净往生就有份了。


三业是哪三业呢?

一个是身业,

一个是口业,

一个是意业。


这三业不打妄想,清净了,就是能够生到西方。






图片



图片



六根你们知道吧?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收摄拢来,专持一句佛号,那么就见佛不难了。


非但念佛要摄心谛听,念经也要摄心,念咒也要摄心。心若没有收摄拢来,都是功用不大,效率没有。


我们不要让心东跑西跑,妄想不要打到天上。不要心猿意马,心意如同猴子一样的,东蹦西跳。像个野马一样的,马无缰就乱蹦乱跳。


念佛一定要摄心,句句耳朵听,摄心谛听,念佛相应。



图片



这句阿弥陀佛看似很容易念。


过去有一个白乐天,后来修行了叫白居易。他在杭州做刺史。那时杭州有一个凤林寺,道林禅师在这寺里修道。寺里有一颗树,道林禅师在树上搭了一个窠,后来被称作鸟窠禅师。


白居易来请鸟窠禅师开示。


禅师在树上,见下面这个人恳切至诚、五体投地来拜来求,就对他说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这八个字小孩子也都能讲!


禅师回:“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图片






你不要看这八个字容易,好像三岁小孩也能讲出来,但就连八十岁老公公也行不到啊!


你诸恶不作了,众善奉行了,这是到了什么地位了?


要能行到这八个字,生死就已经有一半把握了,西方一定能生去。

这八个字,讲讲容易,做做困难,我们能够做到,还是不能够做到?


若是要做到这个八个字,非念佛不可!

念到一心不乱,这个八个字都可以做到;若还有三心二意的,这八个字也做不到。


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啊!

真能够做到这八个字,那么自己的心可以清净了。


自净其意,这是诸佛的教导。


诸佛的教导,就是希望我们众生一切恶不作,一切善都依教奉行,然后还要广度众生,自利利他。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平平常常 每天如此,这就是道
· 绍云老和尚:因他们不持戒,在禅堂里不守规矩,以至于今生投牛
· 悟公上人:回头是岸
· 悟公上人:佛教样样东西都很好
· 谛闲大师开示念佛的诀窍
·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华藏世界
· 是自己的问题,不关业障的事|来果老和尚开示
· 悟公上人:不生不灭就叫涅槃
· 倓虚长老口述:我在观宗寺禅堂怎么用功
· 悟公上人:“修行容易去习难,习气不除总是闲”
· “这个师父好,那个师父不好”,你谤的次数不少 || 梦参老和尚
· 梦参老和尚:信佛的人不要谤毁法
· 倓虚法师:略解“照见五蕴皆空”
· 倓虚法师:入佛法的快捷方式
· 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 悟公上人:这部经讲了佛弟子应如何进行初步修行
· 明哲长老:修行的信力
· 明哲长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念佛法门
· 悟公上人:降伏其心(下)
· 明哲长老:念佛直接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