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胜利了,生死的问题解决了,哪怕身无分文,也绝不贫穷。他的生命是富有的,这叫“身贫道不贫”。外在的财富在生死面前没有多大价值,了生脱死的智慧才是生命真正的财富。
从古至今,在中华历史长河里能留名千古的,几乎都是佛弟子。哪怕在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里成就突出的,大部分也都是学佛的。
因为信仰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个人事业做得很大,如果没有信仰的靠山,那是撑不住的。尤其在这个时代,科技高度发达,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靠山,就很难把握科技这个工具。
当然,信仰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财富和名利,但从这个话题里,我们能找到足够的文化自信。
佛教受菩萨戒时就有这样一句话:“受菩萨戒者,能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这种境界你怎么想象?但佛法就是这么神奇。我们学佛十年、二十年,自然就会相信了。
《素书》里说:“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一个人如果能不求名不求利,心干干净净的,这样的人可谓人中贤杰。但一个人的功德、福报大了,也是不能说的。因为有些人要是不服,反而会生出烦恼心来。
佛陀晚年讲《法华经》时,还有五千人退席。佛陀讲《法华经》前,入无量义处三昧,放大光明。文殊菩萨赞叹说,我于过去诸佛见过这样的瑞相,这代表佛陀将说难遭难遇难信的大法。这五千人却生起傲慢心,想这有啥了不起的,我才不听呢,就这样错失听无上妙法的机缘。
所以,我们学佛要好好学、好好珍惜。佛法里说“功德无量”,这个“无量”有什么内涵,要自己去消化。
学佛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信心。就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要珍惜着。我们先把自己修成正能量,不要因为信仰而跟别人发生争论,因为这份信仰是“不可说不可说”的。物质层面可以共享,但精神层面的东西很难分享,智慧层面的更难分享。你如何能把今天收获的法喜分给别人一半,让他也欢喜呢?
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好好地默默学佛,等到学得好了,再慢慢影响他人。哪怕影响不了也无所谓,一个家里只要有一个学佛的,首先这个家里祖祖辈辈无量的先人,就会被他利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