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

2025-08-08 06:11:00 发布: 人气:50
图片



 我师父悟公上人讲,



“沙门”是什么意思?

沙门是出家者。



那什么叫出家者?

出家者的职业是什么?

  是“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受地球引力的束缚。但地球引力只对我们的肉身有作用,对我们的梦、我们的心和精神世界,是不起作用的。


同样,我们的佛性以及我们修的戒定慧的功德,也是不受地球引力限制的。如果我们觉醒了,去极乐世界就不需要任何物理的推动力,因为这本身已经超越了低级的物理属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菩提心这个妙宝能承载、引导我们去极乐世界。八大菩萨能够来接引我们,接引的就是我们内在生命里最宝贵的佛性。

图片

01

天地法则



不少人在研究佛书后发现,人的肉体死亡后,还有一个不死的东西。这个“不死”的去处在哪里?它的去处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如果去到地狱,不仅不死,还要承受无尽的煎熬。


所以,我们要为这个不死的东西,这个真正的生命主体,这个真正的“我”、不死的“我”负责。为此,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是堕落之因,生前贪瞋痴越重,死后就堕落得越深。


我们的肉身死亡后,地球引力法则不再作用,但业力法则不会失效。如果善业成就,这个不死的“我”就会往上飘;恶业成熟,就会往下堕。所以佛陀说,一个人生时多行不善业,当他临终时,就算全世界都说他是好人,他也不会升天堂;而一个人生时多行善业,就算别人都说他是坏人,他也不会堕地狱。


佛陀还用秤砣和油来做比喻:放一个秤砣到水里,不是你让它不下沉,它就能不沉的;浮在水面的油,也不是你让它下沉,它就能沉下去的。因为秤砣就是有在水里下沉的特性,油就是有在水里漂浮的特性。


所以,宇宙还有一个自身的规律,就是大道的规律。它不为我们的主观意识所转变。《道德经》里,老子描述它,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这天地间的规律面前,人人平等,无有偏袒。




图片

02

天道酬勤



但是,天道酬勤。对于明白规律的人,如果能精勤地修正自己,戒恶修善,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当他的修行与天道的规律相契合时,天道就会成为他的生产力。


反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人如果不能自我拯救,天地也拿你没办法。所以,我们要建立“自利”而不是“自害”的模式。怎么不自害呢?戒除贪瞋痴,就叫不自害;怎么自利呢?勤修戒定慧,就叫自利。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大环境是有共业,但我们自己还有不共的别业、不共的功德。当外环境起火时,如果你自身有功德水,就不会引火上身。


我们把这个想明白了,就能活出有效人生。活一天是一天有效的人生,一年是一年有效的人生,这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否则,人生处于无效的状态,对自己都有坏处。


这两种人生,将造成两种结果。一天,舍利弗看见一个天人向一具尸体撒花。舍利弗问他原因,他说:“我今天能作为天人,在天上享福,都是因为这个人。这是我的前世,他精勤地修习,让我此生能获得天人的果报。”


之后,舍利弗又看见一个鬼在鞭打一具尸体。问他原因,他说:“我打的是我自己,因为前世不好好修行,感得我这一生是鬼,很苦啊。他造恶业,我受果报啊。”


你看,自己赞美自己,还是自己鞭打自己,生命的受用是不一样的。


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文明是一样的。西方文明也承认有天堂和地狱。我们需要找共同的价值观,让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都戒除贪瞋痴,勤修戒定慧。一个自利的人,不仅自己的生命是正向成长的,他的语默动静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正面影响,自然而然就能利他;一个自害的人,不仅破坏自己,还损耗着世间的资源,产生负面的输出。


《华严经》里说:“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同样的世界,同样的生命,关键差异就在于:你觉醒了吗?你决定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要活出怎样的人生结果?你为自己以后的命运负责吗?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佛法在任何的时代都适用,只要我们遵循于佛法,我们的生命就不一样了。佛陀、祖先把转变生命的方法留给我们这些子孙,实践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在天地间能做的“最奢侈的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体认无我,对治烦恼
· 境界来了,别上当
· 信佛,是证真的过程
· 在顺境中修,更要巩固道心
· 学佛,要怀有一颗理性的童心
· 一个好的修行状态
· 佛法可靠,你也要学得好
· 学佛,第一要忏悔
· 把自己修到不再受业力影响
· 拂意事可变增上因
· 一个让精气神饱满的方法
· 修行人,要灭掉这三种“心头火”
· 学习佛法的一条捷径
· 止瞋才是真正的勇敢
· 学教理的重要性
· 学佛要平常状态,要一切恭敬
· 不是只有舒舒服服才能修行
· 危急的时候,一定要安住在法里
· 人要修到宠辱不惊
· 诸法不离心,更不在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