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要灭掉这三种“心头火”

2025-07-25 00:01:00 发布: 人气:49
图片
图片



图片



瞋有三种,无理瞋、有理瞋、诤论瞋。


第一种是最无理的,没有理还瞋,反正我就是不高兴。这我们小时候经常犯,摔了一跟头,“哇——”哭了。妈妈问:“你怎么摔倒的?”“被门槛绊倒的。”妈妈把门槛打一顿,我们就不哭了。


那以后有理了,有理就“得理不饶人”啊。这要注意的,你有道理,说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要瞋。你用瞋心跟对方沟通,对方不仅不会接受你的态度,更不会接受你的道理。


要想对方接受我们的道理,首先态度要端正。理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还要动之以情。动之以情,他接受你态度了,再晓之以理。不管对家里人还是外面人,实际上都是这个道理。


图片


有理瞋还有很多,你开车碰到他车了,他下车一顿骂,这也是。我记得多少年前去上海,晚上,天还下着雨,车开在快车道上。前面突然刹车,我们也刹,结果前面车开了,我们没等加油门,被后面撞了一下。但不妨碍开,我说开开开,别管他。


后来有人知道这个事就说,“哎呀师父啊,你怎么能不管呢。你应该停下来,跟他理论理论”。我也不好说什么,我心里想,在高速公路上,还在快车道,我停下来?那不是讲理的地方呀。


讲这个例子,实际上是引申到我们轮回的路上,请问你很有理,你要发脾气吗?你有理,你要跟对方针锋相对吗?既然是轮回路上,就不值得,有理我也不瞋。

 

图片


第三诤论瞋。两个人见地不一样,就容易争论。往往我们初学佛时,碰到不学佛的,就容易自以为是,觉得我学佛就是好,你不学佛就不好。


我们要明白,别人虽然没学佛,请问他佛性有没有?有的。他以后有没有因缘觉悟?也会有。他如果有因缘觉悟了,修起来不一定比你慢。


所以别觉得他不怎么样,不要在这个时空点看,他有可能过去比你善根大,未来也比你精进。你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己过去不信佛的样子,正好可以忏悔。对他人,可以修慈心;对自己,可以修忏悔,这就不会有瞋。


如果说不到一块,那就保持一个好心态,这很重要。哪怕两个人意见不一样,也不能发生诤论,修行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瞋。你气的不得了,说明你也没学好佛,没有在修行的状态。

 

图片


贪瞋痴里面,毁坏性最大的就是瞋。师父悟公上人就讲过,贪还可以度众生,但瞋心度不了众生。菩萨广积资财为布施之因,贪不一定是坏事,但瞋不行的,一点点瞋也不好,多瞋就更不好了。


不管是无理瞋、有理瞋还是诤论瞋,都是不对的,都要对治。既不要幼稚的无理瞋;也不要得理不饶人,有理瞋;更不要觉得我考虑得很专业,然后就诤论瞋。议论可以,但不要瞋,要保持这样的修养。诤论瞋往往都是觉得自己对,实际上没有绝对的所谓“对”。


知道这三种瞋了,我们就可以对号入座。对号入座实际上就是借助佛的观照力去识别,代表佛力已经入住到我们生命里了。能观照了,再用方法去对治。瞋就像毒箭一样,中箭之后要想自救,就得拔箭、涂药、刮骨疗伤。这样才算修行人。 






《天台宗纲要》(向上滑动)


多瞋众生慈悲观。瞋有三种:一非理瞋,无理而瞋;当修众生缘慈对治。观想一切众生,犹如自家的眷属,都要叫他们得到利益安乐。


二顺理瞋,因了他人的恼乱,而生瞋恚;当修法缘慈对治。观想一切法,都是因缘而所生,空无有实;一切众生,不知道诸法本空的道理,常想求得安乐,为了随顺众生,都要叫他们得到安乐。


三诤论瞋,以自己的见解为是,指他人的所说所行,都以为不对;当修无缘慈对治。修无缘慈时,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怜悯一切众生,往来五道,心著于法,分别取舍,受诸苦痛;为要使一切众生,解脱诸苦,得诸法实相,叫做无缘慈。




图片


悲 智 弥 空



图片


相关文章
· 学习佛法的一条捷径
· 止瞋才是真正的勇敢
· 学教理的重要性
· 学佛要平常状态,要一切恭敬
· 不是只有舒舒服服才能修行
· 危急的时候,一定要安住在法里
· 人要修到宠辱不惊
· 诸法不离心,更不在外境
· 遇事炼心,在事情中看到自己
· 修行,如何提速?
· 佛陀的戒,能遮修行的障难
· 修行路上,一定要规避的缺点
· 今天,从膝盖说起,告诉你一个生命的诀窍
· 每个人都是你的观音菩萨
· 福报、禅定和智慧的关系
· 修行的入手处
· 人生顶配
· 国际禁毒日 || 小心我们心里的这三种毒!
· 改变命运的秘诀|你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 修行,不能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