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觉性是具有灵性的,是活脱脱的、生生不息的。所以《金刚经》说“法无定法”,因为一旦告诉你定法,你就会落知见;一落知见,就会落生死。这就是《楞严经》里讲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倓虚长老
倓虚长老在香港时,曾讲过无明的问题——无明到底有,还是没有?无明该怎么破?他说,无明并非实有法。因为不实有,我们每个人才有机会破除无明。
对于真理,祖师大德们往往无话可说。三宝住世,法器每天都发出声响,天天做功课的我们,还不知“道”吗?就像孔夫子说的:“吾无隐乎尔!”所有真理都已当面相呈,佛佛相传,祖祖相继,灯灯相续,法脉不断。
我在我师父身边时,他老人家也常常不说。有时候师父看看我,我也看看师父;师父闭眼入定,我也入定;师父睁开眼,我也睁开眼,依旧都不说,很有默契。现在再想,真是越想越有味道。实际上,这个“不说”才是“大说”。这就是“独露法王身”,全然呈现,不可置一言一语,真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通过这样的修行,我们的生命就会成长,资粮就会增加。生命资粮增加后,禅定的内涵更加丰富,智慧也随之显发。慧和定之间就有这样一个因果关系:禅定越深,慧观越高;慧观越高,禅定越深。
这其中关系的建立,则以福报资粮为基础。福报增加,福禄寿越饱满,身心越不受打扰,这样四大轻安,烦恼稀薄,才更容易入定,所谓“身安则道隆”。
我们每天静坐五分钟,如果你四大调适,那入定的效果就很好,即便只在那五分钟里,你也会身心轻安,然后“欻”地超越根尘,恍然之间好像无我了。
甚至不仅无我,连法堂这个空间也没有了。因为觉性透彻,是没有什么物理空间可以遮拦的。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边际。如果你刹那间能入这样的定,就会产生这样的定解:原来如来藏、这个觉性的体,就是这样子的啊!在生不减,在佛不增。这时候,真正的信心就生起来了。
这个信心,如果能在其中证得无我,就是小乘信心。也就是涅槃位已经得到,只是还没有穷其涯际,称为“有余涅槃”。如果福德深厚,无量善根现前,知道自己无量劫来发菩提心,已经积累了无边资粮,当下本面恢复,那你的觉性体里的资粮就很丰厚,充满了“黄金”、七宝圣财。
所以证得声闻果的人和具有菩萨觉性的人,即使念同样的咒,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同样念《变食真言》,菩萨种性的人能将一粒米观想成尽虚空界遍法界的白米饭,让众生顷刻饱满。而生命里没有资粮的人,再怎么观想,众生也看不到几粒米。这就是观想者的资粮和境界不同。
▲虚云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一百多岁了,仍然带头挑砖头、修寺院。他说:“为三宝挑砖,以后得的是黄金砖的果报。”修行人是不能舍弃积累资粮的。无论是修戒定慧,还是以后自利利他、造福众生,都需要资粮,否则“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那很可怜的。
成佛的快慢也取决于资粮多少。福足慧足,才能成为“两足尊”。即使成了佛,度众生的事业也不一样。《法华经》里佛陀给弟子们授记,他们成佛后住世时间长短、度众生多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圆教初住菩萨虽然能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示现成佛,却还需要不断修行,积累丰厚的资粮,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