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佛性,尽人之性

2025-08-29 00:3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我们学佛之后,不仅要发愿“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还要发愿“尽未来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尽形寿”,是指我这一生皈依三宝,最终解脱出三界,实现这一生的完美;“尽未来际”,就是不仅此生,我生生世世一直到成佛,都要把生命镶嵌到成佛的这艘大船上。这个定位就更远大。


我们受的小乘戒律,比方说五戒、十戒乃至具足戒,都是尽形寿的,我这一生听佛的教导,让自己从三界中解脱。而大乘菩萨戒是尽未来际的,不仅我解脱三界,我还要发菩提心,我的生命要成佛,要令一切众生解脱。


这样的心就能照亮一切,我们的历代祖先、历生父母、累劫冤亲债主,所有四生六道、九幽十类、有祭无祭孤魂等众,所有法界一切如母有情,都能趁着这个光明离苦得乐。


图片


当我们从小乘的皈依,到大乘菩提心的皈依的时候,我们也会把这法界里的众生,叫“机缘成熟的人”,应度皆度。因为我们心的光明,他的那盏心灯“欻”就被点亮了,因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有佛性。这多壮观啊。


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但是你要知道,当我们这样观想、发心、发愿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壮美、庄严。这才是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人能“尽人之性”。


怎么尽人之性?就要开发我们的佛性,开发佛性就能尽我们的人性,这样此生就不会委屈自己了。否则这一生,就围绕着衣食住行,人生就仅此吗?人生需要不需要这些?需要,但是我们不能只局限在这些小的细节里,把此生耗掉了。


所以师父常常提醒我,“除了生死事大外,其他都是好商量”。生死大事,是我们最大的事。其他的衣食住行,不用讲究。


师父说,“哪怕我们吃素也不要太讲究,过喉三寸成何物啊?”无论什么东西,喉咙下去三寸,吐出来还有什么?所以,不要让无关紧要的事占据我们生命太多的精力,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任何一个都是。


图片


小时候,我的见识多得益于哥哥多,我有五个哥哥,每一个哥哥又都有朋友,我以前对他们都很尊敬,服侍他们,给他们倒茶。但听他们讲话,一年、两年、三年,聊天的主题就是钱啊、发财啊。我那时候还没学佛,好像就已经看到了轮回。就那个讲不完的,我听了都厌烦,一点意思没有。


然后从农村到上海,从农业到工商业,各行各业我都观察。我小时候,家里有个亲戚,他养个蛐蛐都养了几十年,那个蛐蛐罐有多少花样,都难以想象。他那时候还教我,全国各地的蛐蛐,什么品种、什么名字,各种各样。


我们中国人除了养蛐蛐,还遛鸟、养金鱼……眼耳鼻舌身,每一个又分出很多个行业,这一辈子都学不完。就是刷手机好了,你也刷不完的。


所以一定要看清楚,生命要跟什么走。不要跟错了,我们那点生命力是很弱很弱的,说没有就没有了。但是你只要珍惜它,不浪费它,你只要做有效的事,戒定慧无漏,身体就会越来越好,精气神越来越饱满。


图片


做好的事,有利于身心、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一个优雅的世界观,有胸怀、有责任心,各行各业都缺这样的人。所以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在什么行业,只要是学佛的人、修行的人,一定是行业里最优秀的。


所以佛法叫“有教无类”,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学佛法都会带给你正向作用,不要说以后成佛,就这辈子做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学佛三四十年了,对此深信不疑,这个文化自信是很坚定的。


这种自信不是属于某个人的,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老佛爷把宇宙人生的真理都告诉我们了,我们要好好地树立文化自信,好好地受用。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白话《唐高僧传 》丨释灵润
· 每年地藏月都要回向,重复做有意义吗?
· 谛闲大师 | 学佛论
· 福报的秘密:越分享,越富有
· 【地藏月特辑】七月炽热,血脉滚烫,他们正在等待……
· 三皈依的发心不同,功德也不一样
· 三宝在世间就是救苦救难的
· 观音菩萨为什么能广度众生?
· 学佛,你可以很自信
· 请地藏菩萨改变噩梦
· 古老的文明,是不灭的明灯
· 七月孝亲:为什么学佛首先要超度祖先?
· 谛闲大师 | 念佛求生净土是人生一件极大要事
· 当你不再计算得失,生命才开始丰盛
· 怎样转化我们人生的苦?
· 孝亲报恩月已经来了,我们怎么报恩?
· 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观音菩萨也要念观音
· 今天,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丨无论有再多再大的苦恼,观音菩萨有求必应
· 大暑 | 皈依佛性,自有清凉
· 不可替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