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候想想,一个人能信佛,哪怕生在一个佛化的家庭,他能在没有叛逆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这也不容易的。
我们有位师父就讲,他从小生在一个学佛的家庭,爷爷奶奶都信佛。小时候他也信,但是长大后他开始用他的世界观来怀疑佛教,要挑战这个家庭文化。他认为自己生在了一个迷信的家庭,说佛教坏话的他都相信,讲佛教怎么好,他不信。
后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发现生活里遇到的佛教徒都是善良的,遇到的出家师父都是慈悲的,于是就开始思考。因为整个家族的佛教信仰还在,所以二十几岁的时候又建立了信仰。尤其听经闻法之后,真正知道佛教在讲什么了,就越来越虔诚。
不要说现在了,连明朝时候蕅益大师也这样示现过。他是父母向观音菩萨求来的,从小就吃素,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烧香拜佛、念经念佛。但是当读了四书五经之后,他就觉得佛教是外来的,儒家、道家才是我们自己的,从此开始著书立说反对佛教,认为应当以振兴我们国家的四书五经为己任。
后来读到莲池大师的《自知录》《竹窗随笔》幡然悔悟,把诽谤佛教的文章全部烧掉了。二十岁时,他试图诠释儒家经典《论语》,但是读到“天下归仁”时,左右为难,不能下笔。这一年,父亲也不幸亡故,他为父亲诵《地藏经》超拔时,萌生出家之志。
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哪怕现在儒释道文化并存了几千年,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但还会有人认为佛教是外来文化。如果问我们,我们怎么来回答?
好在近几年讲佛教中国化,我们越来越能理解。佛教进入中国已经两千年了,这两千年都是中国人在传承,这些祖师都是中国人。佛经由梵语翻译成了中国的文字,对文字的解读都是用我们听得懂的方法。
中国的文字原本只有一万多,经过一千多年的佛经翻译,文字量增加了四万多,极大地拓展了我们文化的边界。佛教在这两千年中,不仅仅转化成了中国的文化,而且还丰富了中国文化,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思想境界,对我们生命有不可替代的建设性指引。
佛教早已不是外来文化了,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代代的中国人又在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而且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距离佛陀出世已经一千多年了,这时候印度本土的佛法既成熟,同时也在消弱,甚至印度教渐渐取代了佛教。所以佛法的传入,本身就没有任何政治属性,纯粹只是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至高的智慧境界。
如果佛教真的在印度保持了两三千年,那有可能我们会对它更排斥。就连我们祖师在成长过程中也都有这样的示现。明代还是冷兵器时代,农耕文明的社会,信息交流是很缓慢的。我们在这个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见席卷而来,你还会信佛,还深入经藏、开智慧,这太难以想象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巩固自己的信仰。如果我们自己修行,对佛法充满了信心,你要把诸佛菩萨的这份智慧、慈悲分享给别人的时候,也都要掂量着,要特别善巧地。不要说毫无缘分的人,就是最亲的人,有时候也没办法的。他的心里设了一道又一道的关卡,你开不了口。
还有一些对佛教感兴趣的人,但他没有皈依,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自己自学了几十年都树立不起正确的知见。当邪知邪见起来的时候,他没办法识别,也没办法保持自己的正知正见,独立地思考,甚至最后还会毁谤三宝,这是很可惜的。
实际上我们自己也一样,如果不深刻地思考,很难真正地理解佛。为什么祖师这么艰难在人间住持着三宝,他的用意是什么?在岁月长河中,经历了那么多朝代更迭,多少建筑都无迹可寻了,但是三宝还依然如如不动地屹立着,如果没有强大的生命宏愿,没有无边无际地悲悯,他怎么可能做到这些?
如果我们的生命连佛都不能理解,就像父母那么深切地爱着你,你却不懂,这不是人间的悲剧嘛?所以要自我革新,每天敲敲木鱼脑袋,要敲醒自己,好好珍惜,好好用功,不要辜负了佛菩萨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