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皈依
三皈依,是我们学佛的起步。三皈依时,我们忏悔过去的罪障,向佛生起皈依之心,愿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的“皈”字,是“白”字加一个“反”字,它的含义是弃暗投明,是指改变黑暗的、错误的生命状态,而去依止正确的、光明的、永恒的真理。
三皈依后,我们就可以穿海青了。海青是中国士大夫的服装,是中国古代的正装。“海”代表广大,“青”代表真理,一件海青,就代表广大的真理。
就像汉族的“汉”,这个“汉”就代表银河系,代表“河汉星辰”,这是了不得的,我们的礼仪、服章,都对应于此。
杜甫在《望岳》里说“齐鲁青未了”,就是在齐鲁大地上,天地的真理、孔孟的道德还没有没落掉,这个精神就像泰山一样,令人仰止。“齐鲁青未了”,这个“青”代表真理,代表孔孟之道。
我们平时要多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是三宝弟子。”也可以念梵文版的:“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桑噶雅,我是三宝弟子。”
这个“多”的标准,除了数量上一般至少要十万遍,还有一个就是念到梦境里都很清晰地知道我是三宝弟子。遇到境界的时候,就会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是三宝弟子”。只要一念,噩梦马上化解。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在梦里就能验证出来。这就是把三皈依强化到心灵深处了。
贰.
五 戒
三皈依,意味着我们成为了三宝弟子。五戒,就不仅仅是有“佛弟子”这个名称了,而是已经在实践修行,成为了行者。
这五戒的具体行为与中国人的基本伦理“仁、义、礼、智、信”是相对应的:仁者不杀生,义者不偷盗,礼者不邪淫,信者不妄语,智者不饮酒。这是中国人最基本的做人底线。
因为它对标的是佛陀。一个行为,如果仅是个人行为,它只能产生有限的价值。但受佛戒,是跟佛圆满的源泉接轨。一接上后,这每一个行为就能产生无量的功德。
哪怕我们以后的行为有瑕疵,跟佛所接的五戒的功德,它也能净化我们的罪业,让我们快速地自我修复。
受了五戒,就可以披袈裟了。居士披的袈裟叫缦衣,也叫“礼忏衣”。披的时候要念四句偈:
善哉解脱服,班匝礼忏衣;
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
这第二句的“班匝”,我师父念作“巴作”。“班匝”就是礼忏的意思,可以净化罪业。袈裟是代表大道的,代表大道的服装往身上一披,这个身体就会得到它的加持,我们过去的罪业就会被净化。
三皈五戒后,佛法僧三宝作为皈依处、戒定慧作为三学处,我们要去学习它的内涵。学习了,你就会发现作为佛弟子的精神财富那么丰富,挡也挡不住,白天晚上都进入你的生命体。这么多浩瀚的智慧财富都是你家的,你就好好学,畅游于智慧的大海。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戒恶修善,不会把宝贵的生命用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受过三皈五戒,就要自己备海青、袈裟了,这叫衣袍。衣袍还要专门有袋子来装。我们平时背的朝山袋就是专门装海青袈裟,这个袋子是很神圣的,不是用来背水果零食的。
平时无论在寺院还是家里,上早晚课的时候、打坐念经的时候都可以穿,但居士不能穿着衣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这在古代如此,现在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