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这条底线,你必须牢牢守住

2025-10-12 00:02:00 发布: 人气:14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教的修行,在人生与社会中,可以说是一件很微妙的事。就像我们小时候读书时说的“道德”,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乃至世间法度,本质上都是为了护持“道”与“德”的秩序,更不要说像老子说的“失道而后德”,我们不能把一元的“道”,拉低到“德”的层面。


我们学佛后,在各行各业中展露美好的生命、慈悲喜舍。正面的行为、身口意,这是我们的“德”;我们所信仰的,则是彼岸的“道”。

图片

因为对“道”的追求与体悟,我们才得以开启智慧,流露出美好的生命状态——这就是“德”的展现。“道”与“德”之间是有主宾关系的,“道”是主,“德”是宾。数千年来,人类主流中的“道”越来越失位、含糊,“德”也随之衰落,继而“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对于道、德、仁、礼,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已排列出价值层次。所以我们不要将“道”矮化到“德”的层面、“德”矮化到“仁”的层面、“仁”矮化到“义”的层面、“义”矮化到“礼”的层面、“礼”矮化到“信”的层面,更不要把“信”拉到“失信”的层面。


图片




同样地,借助现代科技弘法,功德很大;但如果借助科技把佛法、三宝带入是非的境地里,造业也会更厉害。不仅在三宝地是这样,在家里就是如此。儒家讲“孝”,第一条就是不辱没宗亲、不给父母抹黑。为人子女,不能让哺乳你、养育你、怜爱你的父母蒙羞,这是底线。


我们作为三宝弟子,不要说“一切恭敬”了,如果连对三宝的恭敬心都没有,不就糟糕了?所以恭敬必须刻入骨髓,时刻都想着要将三宝放在头顶上。再怎么受情绪干扰,也要守住这条底线,不能忘掉。

图片
图片


现在也有这个说法,说什么叫开悟?开悟的人能把平常人都当作圣人。就像我们悟公上人,因为他站在“道”的层面,所以一切众生都是可以悲悯、可以原谅、可以结缘拯救的对象。


中国文化自有一套逻辑,它讲的是自三皇五帝传承下来的天地大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道。就连夫妻之道,中国人都给出“相敬如宾”的标准,这可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我们最缺乏的就是对熟悉的人的尊敬,为什么难以尊敬熟悉的人?因为我们自己内心建立的标准是紊乱的。


因此,人必须学习、思考、体悟,长养资粮,净化生命中的负面因素,提升福德。这样,生命才会变得丰富、厚重,然后在看待世界、待人接物时,才会展露出福与慧的层面。有高层次的“道”,自然就会衍生出“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鸠摩罗什大师纪念日 | 他是古七佛的译经师
·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 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 一轮明月,照见亘古的华夏之道
· 生命的抉择最重要的是靠智慧
· 你的知识,有没有用对地方?
· 这是佛菩萨的大愿啊
· 将生命“镶嵌”于成佛之路
· 在简洁清苦中,活出生命的禅悦
· “豆”所承载的内涵
· 中秋圆满|与你共赴,中国人那轮最美的“月圆”
· 中秋佳节,恭迎月光菩萨圣诞
· 中秋佳节,恭迎月光菩萨圣诞〡月光遍照处,诸事尽圆满
· 中秋 恭迎月光菩萨圣诞 | 月映千江,光照正觉
· 庆新中国七十六周年华诞 I 祈愿国泰民安,山河锦绣
· 庆新中国七十六华诞 I 喜迎佳节,佛佑吉祥
· 喜迎华诞,国泰民安
· 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 ||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 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别怕,有祂陪你出轮回
· 恭迎龙树菩萨圣诞 | 他的出现,佛陀早有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