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识,有没有用对地方?

2025-10-09 06:00:00 发布: 人气:102
图片


Yue Ming Tian Xin  



对于学佛来说,知识多有知识多的好处,知识少有知识少的好处,不识字有不识字的好处。


如果有知识,要把知识用在对佛法的思维上,用在打破这个虚伪的世界,去剖析它假的本质。这个“我执”,你不去研究它的时候,它很庞大;一研究,它无处可藏,了不可得。


所谓的“我”这样一个壳子破了之后,里面剩下的就是正觉,只有正觉是真的,正觉才是佛,我们要皈依正觉,建立修行的信心。


如果你的知识结构已经让你建立了理性的信心,那就可以放下这些知见,让心能够沉寂下来,如大地一样。如果分别意识太强,后天的知识很多,心的本来面貌就容易被障住。


所以,要把知识用在了解轮回的虚假,然后建立对佛法的信心这两个点上。剩下来修行的时候,就像祖师讲的,要像愚夫愚妇一样,像不识字一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图片


不识字有不识字的好处,分别心小。一个人哪怕笨一点、拙一点,老实巴交的,但是他生命力很集中。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是他意识上、大脑上也不乱。谛闲法师就有个徒弟叫锅漏匠,不识字,师父叫他念佛,他就听话,一心一意念佛,念了三年,站着就往生了。


我们现在人天天想得太多,手机看得太多,生命状态自己都觉得淡淡的。你别看有的人,平时好像挺不起眼的,他反而有一种生命力。


过去一个师父带个徒弟,徒弟傻傻的,结果有天师父出去了,来个同参,在家里就教他徒弟。半天时间教了他很多规矩。


师父回来一看,我这徒弟怎么不一样了?一说,原来这个同参教的。本来想留他吃饭的,结果饭也不让吃,赶走了,“走走走,跑到这把我徒弟给染污掉了”。


要养一个“拙”,要养一个“朴”,还不容易呢。有时候修行要带三分呆,为什么?这也是一种保护。你看那个猪挺呆的,但它有非常强大的杀菌功能,什么病毒到它身上都没用,连身体都是滚热的。


图片


图片


所以,不识字的也不要怯懦,六祖大师不识字照样可以做祖师,别人只要给他读,他就能解释。因为智慧跟文字没有关系,识字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智慧,智慧甚至还离言语、文字,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用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规避自己的短处。佛是圆满的,法也是圆满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圆满的,什么时候你的生命进步一点了,你就体验到佛法的亲切,他就在那里,如如不动。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相关文章
· 这是佛菩萨的大愿啊
· 将生命“镶嵌”于成佛之路
· 在简洁清苦中,活出生命的禅悦
· 佛法,每天听一点,终会聚沙成塔
·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转识成智
· “自修、自了、自安排”,这就是佛法超时空的特质
· 三皈依,是佛弟子一生的学处
· 谛闲大师 | 念佛法门,至圆至顿,最简最易 (开示常堂主师)
· 一部手机,就是轮回的缩影
· 要想开智慧 就得先净障
· 一切善根,从“信”开始
· 超越生死的优雅:与古人同游于大道之中
· 实修的窍诀
· 静观自己的一念心
· 有一种财,叫愧财
· 为什么说是“安贫乐道”?
· 谈一谈“死亡是轮回里的老友”这个话题
· 重点推荐:师父谈佛弟子如何面对生老病死
· 佛教的智慧叫“转识成智”,是无漏的智慧
· 亲近三宝要有一颗柔软和虔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