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时,不仅要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字,还要深入去理解祂。因为不是念了就懂了,念就是要强化理解。“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也是如此。正因为不懂,所以才要不停地重复,因为它很重要。
如果通达了“无量光无量寿”,那不仅能把生命质量活得很高,甚至“死”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因为无量光无量寿就是大道。大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果我们的生命能嫁接到不生不灭的大道、无量光无量寿里,那生老病死对我们来说,就犹如水上的波纹。
你会因为小孩丢一个石头,在河面荡出涟漪又消散,而大哭一场吗?不会。因为你知道,这波纹就是从水中起,又回归到水中去。你说它生了吗?它实际上也没有生,只不过你眼睛看到这个波纹了;波纹没有了,它就死了吗?它又没真正死。这样上升到智慧层面,就从现象里解脱出来了。
所以,只有通达宇宙人生最根本的道时,我们的生命才无有恐怖。不单让我们无有恐怖,它还建立了人类的道德秩序。因为有道,才产生了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自三皇五帝以来,代代君臣都活在这样的境界里。
纵观国内各大博物馆,从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文化、二里头文化,再到三星堆文明,深入研究它们的内涵,就会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轴线。再往外扩,从罗马、雅典、两河、埃及,到南美洲的玛雅、北美洲的印第安,也都有一根线串连着——道德兴,则人类兴;道德衰,则人类亡。这就是文明存续的根本法则。
我们所强调的“菩提心”,也与大道相关。菩提心,就是无上大道心,也就是成佛的心。谁不能成佛呢?没有人可以被否定,因为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基因”。只要我们学习道,就能成道,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因为佛性不是靠硬性命令就能觉悟的,而要被一点一点润物细无声地启发。所以,佛教常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来唤醒我们。我们能走上追寻大道的路,就已经走在人类文明的最顶端。所以即使遭遇千难万险,我们也要克服,时刻保持对道的追求。
一个人懂得了道,就会活得很优雅。就像我们过去看的古装剧里,大臣接到赐死的圣旨,一边颤抖一边还要“谢主隆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这种行为——与古人相隔数百年、上千年,我们怎么理解古人的道德修养啊?
秦少游谪居郴州,哪怕境遇迷乱,最后也说:“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些读圣贤书、心中有道德修养的人,懂得死也不会毁坏大道的秩序。我死了,难道生命就没有了?只要我遵循这个秩序,生命就不会消失,只是肉体消失而已。
古人的思想境界我们不好理解,但我们是古人的子孙,我们老祖先头顶上有个看不见的轨则,这就是大道的轨则。
那为什么要遵循这个轨则?这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从一遇到就耿耿于心,就会去思考。直到学习了传统文化,才慢慢理解。尤其当我们找到一个人物,去深入研究、理解他的生命历程,那些疑惑就会一点点消解。
就像我从九二年第一次见到师父,到九四年跟着他出家,一直到师父圆寂。我一直看着他,想:他是怎么面对那么大的逆境的?是怎么过来的?当他预知时至时,为什么能毫无怖畏,也毫无留恋,甚至仍然如此关心弟子?这到底是怎样的生命境界?
难道师父圆寂了,一切就结束了?不,他留给我们的生命疑问,我们还会一直思索;他的音容笑貌,我们也会一直刻在心里——一个人要修养到什么地步,才会如此平静而深刻?
这讨论到最后,就是心地。地狱、天堂从哪里来?都从心里来。我们的恶业变出地狱,我们的福德变出天堂,我们的空性相应于声闻法界,我们的菩萨资粮相应于菩萨果位。最后,我们也能融进无量光无量寿,证明极乐世界,于莲花中化生,自在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