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丨纪念玄奘大师,勿忘千古第一人

2024-03-14 00:00:00 发布: 人气:10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农历二月初五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玄奘大师1360年圆寂纪念


图片



提及玄奘大师,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首先想到的是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


而真实的玄奘大师,

与艺术杜撰截然不同,

他少时便立下“远绍如来,

近光遗法”之弘志。

不惧冒越宪章,

九死一生之患,西行求法。

以“守戒缁门,阐扬遗法”之诺,

弃一切名闻利养,

焚膏继晷翻译、弘传典籍。

而后功德圆满,

预知时至,得生兜率,

被百万人垂念......


他的一生被称为传奇,

在一千年后,更被后世盛赞:

“千古一人、民族的脊梁,

和不可忘却的纪念。”


图片


 01 立 志 



图片


玄奘法师(公元602-664年),隋唐时人,杰出的翻译家,法相宗创始人,同时也翻译了全600卷《大般若经》。


法师自幼聪慧敦厚,温文尔雅,仪表非凡,跟从仲兄诵习儒道经典,勤学不懈。大业八年(612年),洛阳选拔二十七人出家为僧。主考大理寺卿郑善果见玄奘年纪虽小,却对答出众,问他出家目的何在。


法师答道:“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主考赞许他器宇非凡,志向高远,破格以沙弥身份录入僧籍。


大师11岁时即能背诵佛经,14岁发愿“远绍如来,近光遗法”,15岁学《涅槃经》、《摄大乘论》。20岁在成都空慧寺受具足戒,并学习戒律。后又北上受习《成实论》和《俱舍论》。


在长安,听当时佛门大德法常、僧辩二位法师讲《摄大乘论》,质疑问难,纵横论辩,众人深为其智慧与才学所折服,赞叹他为“释门千里之驹”,法师也因此誉满京城。


因为当时对一些重要的理论有较大的分歧,法师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



图片


 02 求 法 



图片


贞观元年(627年),大师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即便有“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之患,然而求法决心不改,几番周折,终踏上求法征途。


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域、翻越葱岭、横穿中亚的大草原,才能抵达印度。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在风声鹤唳的峡谷,遭遇强盗;在幽暗阴森的城堡,被卷入一场谋杀……


只身一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历经生死磨难,凭着坚定的毅力和无上的信念,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


图片

玄奘大师西行线路图


那烂陀寺是当时佛教的最高学府,戒贤论师是寺里地位最崇高的导师。玄奘法师从戒贤论师学习唯识学,被列在十位上首弟子之内。在此间的六年中,法师刻苦学习佛教经论,钻研诸部法义。此后,法师游历五天竺圣迹,遍访名师。


戒日王在当时是各国的盟主。他信仰大乘佛法,是那烂陀寺的护法。在拜读了玄奘大师《制恶见论》后,极为推崇,便在首都曲女城举行无遮辩论大会,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共七千余人到场参加。戒日王礼请玄奘大师作为大会论主,弘扬大乘法义。


法师在会上讲述了《制恶见论》的要旨,提出“真唯识量”的论点,并悬之于会场外。一连十八天,法师一人高居论坛,阔论雄谈,没有一个人能辩倒他,也没有人能改动《制恶见论》里的一个字。会后,十八位国王和诸多僧人、学者在玄奘法师座下皈依了大乘佛法,法师成为印度宗教哲学的最高权威,获得了“大乘天”、“解脱天”的美誉。


图片


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众供为圣物。


然而,他再次放弃了一切荣耀,再次踏上返回故土的旅途。



图片


 03 归 来 



图片


公元643年,法师载誉启程回国。回到长安,举国上下空巷迎接之时,法师却一人独坐静室。


在历尽艰辛的十九年后,他冷静审思,毅然决定投入到译经的事业中去。唐太宗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法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为由推辞。太宗只好遵从法师志愿,辅助他的译经事业,建立了长安译经院,下诏翻译法师取回的经典。


玄奘法师在长安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等寺院都开设了译场,专心译经,分秒必争,白天没有完成的工作,必定要在晚上继续完成。每天译经结束,还要诵经拜佛,直至三更才睡,然后五更起床,继续翻译。


孜孜不倦,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图片


法师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玄奘法师主张“即需求真,又了喻俗”的译经原则,创造性提出“五不翻”,成为中国佛教译经史上的“新译”标志。



图片


 04 圆 满 



图片


终其一生舍身为法,所作事毕安然舍报。


玄奘法师在译完《般若经》后,自觉身体大不如从前,知道无常将至,便向寺众和弟子欢喜辞别: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作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兜率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


玄奘法师圆寂前,有弟子问:“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院否?”法师报云:“得生。”后,右肋而卧,安然舍报。


法师圆寂的消息传到长安,举国悲悼,唐高宗反复哀叹:“朕失国宝矣!”甚至为此罢朝数日。又下令暂停翻译工作,已经完成的部分由政府出资传抄,尚未完成的交慈恩寺保管,不得遗失。


四月十四日,按照法师临终心愿葬于浐水之滨的白鹿原。出殡当天,五百里之内,四众送葬者有百万之多。当夜留在白鹿原墓地为玄奘大师守灵的四众弟子有三百万人之多。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樊川北原,并在当地营造塔宇寺庙。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又下令在两京,也就是长安和洛阳各建造一座佛光寺,追谥玄奘为“大遍觉法师”。


在玄奘法师圆寂后一百八十年后的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发生了中国佛教史上最大的一场法难——会昌法难,统治者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摧毁一切寺庙。而就在这样大规模的会昌法难中,长安的慈恩寺却被明令保留了下来。


南无度人师菩萨摩诃萨!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台山的云,是文殊菩萨在说法

“依止”才是修行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

这个“门”,需要信心才能入

【文殊寺佛像故事系列】普贤显圣

寻找人生的归处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高品位戒体,从日日闻思修里来

只要你有信心,佛就有能力

你能跟着走多远,祂就牵多远

对修道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龙抬头,恭迎济公活佛圣诞〡那些年,被我们误解的济公
· 马祖道一禅师圆寂日
· 当代禅门大德佛源长老圆寂纪念日
· 牛头法融禅师纪念日|他入山潜修,得四祖上门点化
· 见月律师圆寂日 || 道继南山知有在,千华台上再来人
· 宝华见月律师纪念日 | 万里求戒,中兴律宗
· 他行脚两万里,只为求戒 || 宝华见月律师圆寂纪念日
· 蕅益大师圆寂纪念日
· 农历正月十七 | 百丈怀海禅师圆寂纪念日
· 百丈怀海禅师圆寂纪念日 || 他的开悟告诉我们什么?
· 正月十七 || 纪念百丈怀海禅师圆寂日
· 元宵节,恭迎六祖大师出家日〡“一佛出世、千佛护持”的千古传唱
· 六祖惠能大师出家纪念日
· 明日 六祖惠能大师出家纪念日 | 遥敬曹溪旁,那位传佛心印的祖师
· 弥陀亲接引,大地皆金色 | 省常大师圆寂纪念日
· 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真谛三藏法师圆寂纪念日
· 终南山净业寺方丈本如法师圆寂纪念日 || 重振律宗祖庭,弘扬南山宗风
· 恭迎帝释天尊圣诞 || 拥护三宝誓宏深
· 恭迎护法帝释天尊诞辰〡他常巡行人间,辅翼有德,奖善罚恶
· 正月初九 | 恭迎帝释天尊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