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寺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有缘者能亲近三宝,住在寺院里就像日夜都在三宝的怀抱中一样。
以前,五台山只是我们思念、祈祷的对境,当真的来了之后,呼吸着五台山的空气,踩着五台山的大地,喝着五台山的水,身心灵三百六十度地融入其中了。
这几年有两句话非常流行,“吹过你吹过的风,算不算相拥”、“走过你走过的路,算不算相逢”。我们在五台也可以这样想:吹过文殊菩萨吹过的风,算不算与文殊菩萨相拥?走过文殊菩萨走过的路,算不算与文殊菩萨相逢?在这里,念一句“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心里也要这样想一想。
心灵是需要触动的,我们来到这里,就要善用其心。就像同样去印度朝圣,有的人觉得是在旅游,有的人看的是废墟。但对于佛弟子来说,这里是佛陀曾经踏过的地方,是佛陀住过的房子,是佛陀讲经的地方……我们就会睹物思人,我们的信心、虔诚会超越时空地寻找佛陀的足迹。
哪怕是看到圣地上方有一只鸟飞过,都要寻找佛陀的影子,寻找它对我们的启示。任何蛛丝马迹,我们都会去留意倾听佛陀的教导。这才是朝圣者的心。
一个人如果带着朝圣的心来寺院,那他属于信徒;如果仅仅是烧香,那就叫香客;如果是被别人带来的,只是走走看看,预先毫无了解,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这就叫游客。
不同的心态,肯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获得不同的心灵启迪。
过去就有人赞叹五台山:“宝台高峻尽苍穹,狮子遗踪八水旁,五色云中游上界,九重天外看西方。三时雨洒龙宫冷,一夜风飘月桂香。土石尚能消罪障,何劳菩萨放神光!”
佛菩萨为了让我们人间有解脱的机会,不仅给我们留着名号,让我们可以称名得解脱,甚至还留一个地址给我们,让我们知道这是文殊菩萨的家,让我们能来这里。如果我们有一种崇敬之心,有一种虔信之心,那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能消我们的罪障。
“浮生踏得清凉地,寸土能消万年灾。”般若空性才是真正的清凉地,我们沾个边,也能消万年灾。即使我们没有这样的证悟,只是合着掌,“我喜欢般若空性,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我至诚顶戴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嘴里这样念一念,都可以消无量罪业。
佛法是以信心得度的。印光大师劝我们,修行要学愚夫愚妇。愚夫愚妇虽愚,但他们虔诚啊!他们到了大殿,先抱抱柱子,柱子都被他们磨得油光锃亮的。
学佛三十年下来,我发现这是有道理的。寺院里哪一个不是从对诸佛菩萨的信心、众生的福德里显现出来的呢?你认为这根柱子是普通的柱子吗?它是三宝的柱子,抱抱三宝的柱子也能解脱的,就怕你没信心。
如果你对文殊菩萨有信心的话,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能折射出文殊菩萨微妙不可思议的加持。加持从哪里来?实际上不是从土石草木里来,而是从你的信心里来。
所以,不要怪文殊菩萨没有向你放光,要问问自己的心:有没有进入朝圣的状态?这很重要。当你整个人都进入朝圣的状态时,你本身就是菩提之路了。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