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记叙玄奘大师生平事迹最早、最详细的传记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个人传记。
前五卷述大师出生、出家学历、西游行程及各地参学经过,后五卷述大师回国以后和宫廷来往关系,译经事业以至最后在玉华宫示寂等。
第二卷记述了大师从高昌西行,至阿耆尼等国,越葱岭到素叶城逢突厥叶护可汗,过千泉、笯赤建等国,度大雪山过梵衍那、迦毕试国进入印度,经北印度滥波、那揭罗喝,健陀罗、乌仗迦那、呾叉始罗、迦湿弥罗诸国。又西南行经中印度波理夜呾罗、秣兔罗诸国,到达羯若鞠阇国的情形。
第二卷
16 移风易俗
译文:
两三天后可汗打猎回来,立刻派人引玄奘大师入可汗所居的大帐。
帐上装饰金花,眩人眼目。大帐前面,列着两行长筵,许多王公大臣,穿着锦袍,列坐两旁;后面排列仪仗队,威武整齐。玄奘大师心中想道:突厥可汗虽是“穹庐之君”,也自尊贵非凡。
玄奘大师距离大帐还有三十余步时,可汗就出帐迎拜,并传语慰问,延请入坐。
这突厥国原本奉祀火神,为表对火神的尊敬,皆不设床桌,大家都是席地而坐。因为木头为可燃之物,内含火种,故敬而不用。但为了对玄奘大师表示敬重,仍为他准备了一张铁床,再铺上舒适的垫子,请玄奘大师升座。
接着,可汗才引汉使和高昌王的专使进帐。高昌王的专使递上国书,献上信物,可汗一一过目,心中十分喜悦,传旨陈酒作乐。
可汗同一些大臣,自饮一种马乳做成的酒,另以葡萄汁进奉玄奘大师。席间互相酬酢,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酒过三巡,可汗传旨奏起乐来,虽是异国之乐,听起来倒也铿锵悦耳。
酒罢,更进肴馔,都是一些牛肉羊肉,堆满桌上;突厥人也知道玄奘大师食素,另进素斋,有饼饭、酥乳、石蜜、刺蜜、葡萄等,甚是丰盛。
斋罢,更请饮葡萄汁,并请玄奘大师说法。
于是玄奘大师就为他们开示五戒十善及波罗蜜多解脱之业,并劝勉他们爱惜物命。突厥人听了,都举手叩额,表示欢喜信受,并留玄奘大师多住几天。
过了数日,可汗传下旨意,要留法师住下,并劝说道:“法师最好还是别去印度了,因为那边的气侯炎热,十月的天气还同此地五月一般,看法师这般容貌,到那里恐怕经不起太阳晒,一晒便要融化。而且那边的人既黑又丑,粗野无礼,实在不适合法师前往。”
玄奘大师听了之后,害怕又发生像高昌王那样的事,马上回答说:“我到印度,不是为别的,是为了追寻佛迹,访求佛法,请可汗不必为我担心。”
可汗见玄奘大师心意坚决,就不再多说,并特地为玄奘大师找了一位精通汉语的少年,封为摩咄达官(翻译官),写了致各国君主的国书,并叫他一路护送玄奘大师到迦毕试国;又送给玄奘大师绫罗法服一套,绢五十匹,与群臣一起送了法师十余里,方才珍重道别。
玄奘大师一行人离开突厥,向西行四百余里,到达屏聿,汉译“千泉”(今俄罗斯伏龙芝之西一百公里处)。这里数百里内,既多池沼,又林木茂盛,气候凉爽,是可汗的避暑胜地。
自千泉再向西行一百五十里到达呾逻斯城(今塔拉斯)。
往西南走二百里到达白水城(今沙兰)。
再往西南走二百里到达恭御城(今土耳其斯坦附近)。
接着往南走五十里到笯赤建国(今奇姆肯特)。
往西走二百里到赭时国(今塔什干),赭时国西面临着叶河(今锡尔河)。
又向西走了一千多里,到达窣堵利瑟那国(今胡疆)。此国东面临着叶河,叶河发源于葱岭北原,往西北流入咸海。
从这里再往西北方向行,走进了一块大沙漠,这是葱岭以西中亚的大沙漠,一路行来,绝无水草,只能循着人马遗骸,觅路前进。走了五百多里,终于到达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
飒秣建国的国王和百姓都信奉拜火教,不信佛教。虽然有两座寺院,但从来没有僧侣住持。如果有路过的客僧想要投宿,胡人就拿火烧逐,不许停住。因此玄奘大师刚到时,国王虽然也接待他,但不是出自内心的欢迎。
可是经过一个晚上,玄奘大师为他们解说人天因果与恭敬三宝能增长福报的道理以后,国王很是欢喜,从此态度大变,不仅请受斋戒,接待也变得殷勤敬重。
可是,玄奘大师有两位随行的小沙弥,不知道这里的风俗,跑去寺院礼佛,结果遭人拿火驱逐。沙弥逃回宫,把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很生气,下令拘捕肇事的人,并且要当众砍断他们的手。
玄奘大师不忍,急忙劝阻。国王于是遵从玄奘大师的意思,免去他们断手的处罚,只是重重鞭笞后把他们赶出都城。
从此,全国上下对玄奘大师都非常恭敬,并纷纷请求皈依三宝。
玄奘大师于是权充寺院住持,在当地启建法会,剃度僧众,使许多事火外道纷纷弃邪归正,把不良的风俗慢慢改善过来,所到之处都是这样的。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