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记叙玄奘大师生平事迹最早、最详细的传记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个人传记。
前五卷述大师出生、出家学历、西游行程及各地参学经过,后五卷述大师回国以后和宫廷来往关系,译经事业以至最后在玉华宫示寂等。
第二卷记述了大师从高昌西行,至阿耆尼等国,越葱岭到素叶城逢突厥叶护可汗,过千泉、笯赤建等国,度大雪山过梵衍那、迦毕试国进入印度,经北印度滥波、那揭罗喝,健陀罗、乌仗迦那、呾叉始罗、迦湿弥罗诸国。又西南行经中印度波理夜呾罗、秣兔罗诸国,到达羯若鞠阇国的情形。
第二卷
13 阿父师泉
译文:
离开高昌国,玄奘大师继续西行约百余里,来到阿耆尼国境(今新疆焉耆)。
这里有一个叫阿父师的名泉,在沙漠地带的一座绝壁之上,崖高数丈,水自半崖而出。
相传曾有一段奇异的因缘。据说以前曾有商侣数百人途经这里,水都用光了,一行人饥渴疲惫,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其中有一位僧人,什么东西也没带,一路上都靠大家供养过活,可是他一点也不紧张。
于是就有人建议说:“这位师父是学佛的出家人,所以我们一路供养他饮食,现在断了饮水,我们都很着急,他却一点也不忧虑,也该叫他想想办法啊!”
说话的这人,原本带着责备的口吻,但没想到这位僧人听完,却一口答应下来,并对大家宣示说:“你们想要得到水,先要礼佛,接受三皈五戒,然后我再为你们登崖求水。”
大家虽然半信半疑,但眼看别无他法,只得依从他的话,全体向空遥礼佛陀,接受了皈戒。受戒完毕,僧人又教大众,等他登上绝壁后,齐唤:“阿父师为我下水!”
众人等到僧人登上砂崖以后,就依教而行。不久,果然水从半崖涌出,大家无不欢喜雀跃,赶紧将皮囊盛满泉水。
可是等了许久,却不见僧人下崖,于是大家都登崖观看,才惊见僧人已端坐入灭。大家为此悲号不已,依照西域的礼法,在僧人的坐处举行火葬,并聚砖石为塔。
这塔至今依旧存在,水亦从此不绝,给行旅往来的人,带来许多便利。此泉水非常奇异,不论旅人多少,水始终用之不尽;若无旅人时,则仅冒出些许津液。从此,这里就命名为阿父师泉。
玄奘大师与众人经过阿父师泉时,听了这一段数百年前的求水因缘,无不感动异常,当晚就宿在泉旁,准备次日再出发西行,越过艰险的银山。银山又高又广,到处都含有银矿,西域各国都用银钱,大多便是从这里开采的。
玄奘大师一行翻过银山,正向西行,忽然一声锣响,道旁涌出一群强盗,高叫着快留下财宝。玄奘大师给了他们一部分财物,方得前进。这时天色已晚,玄奘大师恐怕路上不太平,就在一河边过夜。
同来的有些胡商,抢先要到王城去做生意,几十个人结伴,半夜里私自出发。走不到十来里路就遇上强盗,财物被劫,几十人都被杀死,无一得脱。
第二天早晨,玄奘大师一行经过,见道旁遗骸还在,血渍未干,财产被抢一光,大家不胜伤叹。
又走了一程,渐渐望见王都,阿耆尼王和大臣们出城迎接,并请进城歇息。可是这国以前被高昌国寇扰过,两国结了仇恨,所以不肯供给马匹。玄奘大师停了一宿即行。
玄奘大师从阿耆尼国西行,渡过一条大河(即开都河),一路都是平川原野,走了七百多里,进入屈支国(即龟兹)界(今新疆库车)。
将近王城,屈支国王率领群臣和高僧木叉鞠多等来迎。此外僧众数千人,都在城东门外张起浮幔,安奉佛像,作乐迎接。
玄奘大师到了王城,国王和众僧前来慰劳,各在大幔就坐。
有一个僧人,捧着鲜花一盘,来送给玄奘大师。玄奘大师捧了鲜花,到佛前散花礼拜后,便在木叉鞠多旁边坐下。过了一会儿,再去散花;散花罢,又献葡萄浆。
进城后,玄奘大师在僧徒的簇拥下来到初一寺,受花、受浆;随后又依次到了其他各寺,受花、受浆。这样辗转忙碌,直到天黑才结束,僧徒也才散去。
《玄奘法师传》卷一
1.出家剃度 | 2.求学蜀中 | 3.荆州讲法 |
4.请求西行 | 5.出发西行 | 6.遇石槃陀 |
7.老赤瘦马 | 8.险过四烽 | 9.走出莫贺延碛 |
10.迎请高昌 | 11.强留绝食 | 12.上表致谢 |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