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记叙玄奘大师生平事迹最早、最详细的传记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个人传记。
前五卷述大师出生、出家学历、西游行程及各地参学经过,后五卷述大师回国以后和宫廷来往关系,译经事业以至最后在玉华宫示寂等。
第一卷记述大师出生、出家、受戒、各地参学,发心前往印度求法,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由长安出发,过玉门关外五烽,度莫贺延碛,经伊吾,西行到达高昌的情形。
第一卷
04 请求西行
译文:
当时长安有法常、僧辩两位大德,都是精通大小二乘及戒、定、慧三学的高僧,也是京城的法匠,为道俗四众所共同宗仰。
奘师虽然研究过大小乘佛经,也讲过《摄大乘论》,但是自己仍觉得有疑问,因此决定继续向二位大师求学,专从二师研究《摄大乘论》,反复讨论。
两位高僧都同声赞叹,对奘师说:“你真是佛门的千里驹,将来佛教的大力弘扬就全靠你了。可惜我们都已老迈,无法亲眼见到你的成就。”从此以后,年轻的奘师誉满京城。
奘师遍谒诸师,饱读经书后,发现每位法师对佛法的见解不一,其中虽然各有所专,仍不免与圣典有所出入,到底谁是谁非,孰正孰邪,实在难以取舍。
于是奘师心想,佛教发源于印度,西天号称佛国,只有亲自到西天去走一遭,方可解释疑惑,况且自己皈依佛法,灵山圣迹,凿凿可考,岂可不前往巡礼一番?
又想自古以来就有法显法师、智严法师,曾往印度取经,都能求得佛法,传播东土,为什么自己就去不得?
奘师主意已定,就结合道侣数人,一道陈表上奏皇上,请求朝廷准许他们前往印度取经,可惜未被批准。众人只好作罢,唯独奘师立志西行,非常坚决,虽只剩他一人,仍决定独自前往。
可是西天遥远,道路艰险;而且玉门关外,是突厥人的世界,西行困难重重,这是奘师早已知道的,在他脑子里,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先用人间种种艰难困苦试验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经得起考验。最后他追求真理的决心,坚强不屈的意志,战胜了一切困难。于是奘师每天进入寺中,向菩萨启请,表明自已西行求法的心愿,请求菩萨加持自己一路顺利。
其实,早在奘师出生时,他的母亲就曾经梦见他身着白衣西去求法。母亲问道:“你是我的孩子,如今想要去哪里啊?”玄奘法师回答说:“为求佛法要去西方。”这个梦正是西行的先兆啊!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