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记叙玄奘大师生平事迹最早、最详细的传记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个人传记。
前五卷述大师出生、出家学历、西游行程及各地参学经过,后五卷述大师回国以后和宫廷来往关系,译经事业以至最后在玉华宫示寂等。
第一卷记述大师出生、出家、受戒、各地参学,发心前往印度求法,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由长安出发,过玉门关外五烽,度莫贺延碛,经伊吾,西行到达高昌的情形。
第一卷
03 荆州讲法
译文: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奘师年满二十岁,在成都受具足戒,坐夏学律。没过多久,便将戒律中的五篇七聚都一一穷研既尽。
奘师受了具足戒后,正式成为出家比丘。受戒后的奘师更加认真努力,在成都把经典全部研究完后,又兴起了回长安的念头。他便与二哥商议,但不被允许,因为按照当时僧侣的管理办法,他是不能随意离开成都的,这使得奘师十分苦恼。
奘师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一个好方法,那便是与商人结伴,偷偷离开成都。于是他躲入商船,顺流而下,沿途经过许多急流,穿过长江三峡以后,很快就到了湖北荆州(今湖北省陵县)的天皇寺。
天皇寺里的法师一听是奘师光临,都热诚接待,因为他们早已听闻奘师的大名,知道他的佛学造诣高深,连一些年高的大德也自叹弗如。他们特别为奘师设下道场,请奘师主持讲座,为大家讲授经典。奘师为他们讲了《摄大乘论》、阿毗昙,从夏至冬,各讲三遍。
奘师在天皇寺讲经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全城轰动,不只是各寺的佛门人士,就连当时镇守荆州的汉阳王也亲自率领一批官吏和僧侣前来听讲。一时之间,道俗各界前来请益问法的人,络绎不绝。
奘师对于前来问法之人,均一一为他们答疑解难,善巧譬喻,应对自如,使问者无不心悦诚服。其中有深刻领悟的,甚至当场感动落泪,相见恨晚。
汉阳王也对奘师的学识与德行称赞有加,为了感谢奘师,特别准备了许多财物供养,加上来自各界的布施,一时堆积如山。可是奘师却丝毫不取,全部供养天皇寺。
奘师在荆州讲完后,又继续北游寻师访道。首先来到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寻得高僧慧休法师,向他学习《杂心摄论》,前后只花了八个月时间。慧休法师忍不住称赞说:“玄奘法师的才学真是少见得很,他的领悟力,恐怕也没有人比得上。”
离开相州以后,奘师继续北上,来到赵州(河北省赵县)拜谒道深法师,花了十个月的时间,跟他学《成实论》,然后才拜谢而去。
最后,奘师回到了久别的长安,住在大觉寺。此时战乱早已结束,长安再度成为研究佛法的重镇。奘师先向道岳法师学《俱舍论》,他天资聪颖,只听了一遍,就能够了解大意,及至他过目以后,便能历久不忘,即使是宿学耆年的高僧,也没有人能超过他,至于综合各说,深思熟虑,更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的。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