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夏至,养生需知

2024-06-20 23:09: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祖先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也就是日影投在地上,最短的一天。


作为最早被确立的节日,夏至自古就受到重视,被视为一个吉日,夏至祭神从周代开始直到清代一直是“国之大典”。


清代之前的这天,全国都要放假,在外的人们要回家与亲人团聚,所以,这段时间又叫“歇夏”。


图片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居于内,阳覆于外,因此养生要顾护阳气。



夏至心静自然凉,

晚睡早起午休躺,

暑伤津气炎热防,

切忌饮食过寒凉,

神清气和胸宽畅,

户外防晒讲着装。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节气表示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而且随着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就进入大家常说的伏天了。




图片



图片

夏应养心


夏至阳气最旺,生要注意保护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不要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要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拥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如果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对身体不利。稽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这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意念中想像心中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图片



饮食减酸增苦,益肝补肾


夏至时节人体出汗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


孙思邈曾说过,“五月,肝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卧起俱早。”这个时节还要多喝水,除白开水外,也可以适当选择凉盐开水、绿豆汤等清凉解暑的饮品。



图片



图片

运动养阳


夏季炎热,宜晚睡早起,夏至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以养阳为主。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适当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必不可少的,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


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宜在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锻炼。



图片



夏至防暑

防暑,古代的斗茶、凉汤都是极好的防暑品。饮食凉粉、酸梅汤,服用冰块。


此时又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赏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是夏至季节的重要佳品。



图片


图片

荷叶茯苓粥


配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茯苓煎汤去渣,把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有的人家还用冬瓜煮粥,陶弘景说冬瓜“解毒、消渴、止烦闷,生捣绞汁服之”,此粥适用于暑热烦闷、水肿、肺热咳嗽等病症,可起到清热利尿作用。



图片



图片

注意调理

夏至为阴阳转化之日,我们注意特殊的方法来调理,就能使这一年之间有一个很好的转接和交接,身体就能更好。这也是古代的养生专家们都很重视冬至、夏至这两个比较特殊节气上的保养原因。


提醒大家:夏季正是冬病夏治,驱寒排湿的好季节。夏至一阴生,当保养气血,适合采松针制松针酒、生脉饮、五味子饮、夏至饼等。


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饮生冷,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厚味肥腻之品也应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图片



图片

早吃姜,胜参汤


此外建议大家吃一些生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功效的经典比喻。此时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帮助防暑。


讲到药食同源,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不提的,就是姜。姜真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宝贝。中国的老百姓谁家的厨房少得了姜,而中医的药方中以姜为君臣佐使之药的也比比皆是。


孔子说“不撤姜食”,至理名言。居家过日子,是不可一日无姜的。


家里不论老小,谁要是着凉受风,马上一碗姜汤伺候。出点汗,散掉表寒就没事了。


胃寒,胃口不开,喝两天生姜红枣茶,暖暖胃就好了。


如果是日常保健吃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所谓“早吃姜,胜参汤”是也。


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最好。原因是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而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怎么吃法呢?最好是早饭的时候准备一碟子泡姜,就着米粥吃。泡过的子姜口感脆嫩,入口有一丝丝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细细地品来,却是世间至味。这是最养人的饮食,功效远远胜过参汤。



图片


夏寒要注意


对现代人来说,夏天不仅是防暑的问题,更要防寒。因此夏天吃姜就更加重要了。


寒,从两个方面来。


一是风寒。夜里开空调睡觉,寒气侵入毛孔。早晨要赶快喝点姜茶补救一下。


二是内伤寒。现在有冰箱,夏天好多人大量喝冰冻饮料。可是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表面,内里是一座空城。冰冻的东西吃下去,五脏六腑都会受害。


常吃点姜,暖暖胃,不让寒气积累起来害人,是非常必要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夏天妙用姜,的确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图片



夏至汤


每年夏至,都是心气偏虚,脾肾皆弱的时候。所以,今年的夏至汤,我们主要扶植心、脾、肾。


【材料】

核桃仁······20g

芡实······20g

百合······10g

银耳······10g

薏米······20g

龙眼肉······10g

带心莲子······10g

党参······10g

去核大枣······7个



图片



在重要的节气里,稍加注意,

愿所有人都身心康泰,修行增上。



声明:图、文、音乐来源“六祖禅寺视界”公众号网络转载,版权属原创作者所有,深表感恩和敬意,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删除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这几天赶紧标记到日历上!男女禁忌不可不知!
· 五月这几天重要注意事项
· 祈慧壁纸 |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菩萨
· 芒种 || 芒种养心, 顾护脾胃
· 墨宝凝香 | Meeting the Buddha as the Flower Blooms
· 墨宝凝香|至孝
· 农历四月初四 || 恭迎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圣诞日
· 世界微笑日 || 佛陀为何微笑?
· 在团队中,能力和品德哪个更重要?
· 【中英日韩】今天,准提菩萨圣诞,跟师父一起学准提咒
· 【中英葡】学佛后,别人不理解,怎么办?
· 幸运,不是偶然的
· 一声佛号一光明 | 净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圆寂纪念日
· 这样的你,未来可期
· 【中英葡泰韩】传承
· 【中英葡泰】无明和光明之间,只差因缘
· 春天,我们再出发
· 濒死体验研究:看到地下宫殿,听到“生死簿”
· 春日里的网红,非青团莫属
·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