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建筑,也是有道德属性的

2024-08-29 00:02:00 发布: 人气:12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近,“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贯穿了北京市的核心区域。从南端的永定门,到北端的钟鼓楼,全长约 7.8 公里。这不仅是对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认可,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赞誉。


为什么“中轴线”被评为人类文化遗产?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建筑,是有道德属性的。它向世界表述了一种语言,代表着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修养,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价值诉求。是这种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可以成为人类保护的文化。


图片


就像故宫里的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实际上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一种境界,也昭示着一个规律。“太和”是什么状态?“保和”是干嘛的?从哲学上来描述的话,“太和”如果是宇宙的本体,那“保和”就是认识到这个本体,然后去珍惜它。


宇宙是有大道的,是有它自身语言的,“太和”就代表宇宙之大道。不管地球存不存在,宇宙都是太和的状态,因为“道生万物”。人能遵循于大道,就叫“中和”。但是人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总是偏失于道,所以需要人为的维护,这就叫“保和”。这样就构成了这三大建筑的名称,和里面住的人所要干的事。


每个个体生命都要找到“大道”,然后皈依“大道”。如果我们能够认知,然后归顺于道,把我们的人格体现在道中,道化我们的人格,这就是“中和”。平时继续保持这个状态,就是“保和”。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太和”。人作为一个主观能动性的生命,我们认知道、遵守道,最后行到天下一片大道祥和之气。


图片


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这体现出几千年文明的迭代、文明的延续、文明的普及。为什么自古就把“满街是圣人”作为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就是要把这种高道德修养,变成每一个老百姓的人生素养。


普天之下,君也好,民也好,都具有圣贤品德,都能够在主体的“道”上有认知,在“德”上有遵守,我们能保和,然后最后产生的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就是一种“太和”的状态,达成这样一种人伦的价值,人作为人的价值。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所以我们国家强调,“不要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搞丢了,我们应该传承下去”。对道统有所认知,然后再把这种美德润泽在苍生之间,变成社会化,这就是古圣先贤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中华文明是一个本体论,本体论里面有认识论,认识论然后产生价值。这是一个永恒的历史命题,这种真理一定是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这种文化要普及到我们每个人的身心世界,我们对道的主体的认知,本体论、认知论和践行论。


图片


认识论只是“知”,而本体论的“道”是如如不动的,无论你遵循不遵循它,对于道来说,都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要说我们地球上的一个生命体,就是地球,就是恒星系、银河系,在道面前都是不增不减的。所以我们对于大道,要有种敬畏。


而且,我们也是道的产物。虽然我们是父母所生,但父母是谁所生的?整个人类是谁所生?一切万物是谁生的?“道生万物”,是有个大道的,所以我们对大道要有一种敬畏。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有一种快乐,叫“好人自带光辉”
· 修行,这要很小心
· 为什么从民间来说,小孩子叫“香火”?
· 这样坚持,你的智慧福报就会很快增长
· 如果没有学佛,我们拿什么去爱父母?
· 它,关系到家家户户的香火
· 有正确的方向,特别重要
· 解脱的模式是佛给的
· 把生命,交给这个“定盘星”
· 为什么读《地藏经》会流泪?
· 这个窍门,通达生命和宇宙的奥秘
· 一起走上佛菩萨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解脱路
· 每读一遍,就像生命重获新生一样!
· 一起,爱上修行
· 生死天堑,祂架起一座“跨海大桥”
· 不希求亦不恐惧,这便是修行人的状态
· 佛力、魔力就在一念之间
· 当你站在永恒的生命线上
· 为什么要皈依?这个答案值得你一读再读!
· 高贵的品格,是救度祖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