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蒙山超度
是生命的刚需
我们汉传佛教的晚功课里,念的经是分单双日的,单日是《阿弥陀经》,双日是《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但无论念什么,每天不变的是小蒙山,是给众生施食。因为那么多被饥渴逼迫的众生要吃东西呀,不管你做什么功课,都要满足他们这个苦难的要求。
就像社会上,什么都可以有节假日,可以关门,但是医院会关门吗?医院不能的,人又不能挑日子生病。火葬场会关门的吗?它也不能。这是生命的刚需,是最苦难的部分,晚功课里给众生施食也是一样,是不会变的。
尤其天台宗最重视施食,师父传了我天台宗最核心的两个精髓,一个是讲经说法,另一个就是施食。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出家人的本分事,因为利乐有情是有具体内容的,自利利他是有次第的。“自利”,首先你的戒定慧你能自利;“利他”,要会慈悲喜舍,才能利他。这些基本功都要去练习。
就像我们念《甘露水真言》,要观想水的广大,像大海一样,碧波荡漾着;然后《乳海真言》,刹那之间,清澈的大海就变成了牛奶;念《变食真言》,你平时吃饭、吃菜都要细细地品,才能观想出来。
要观想到众生能看得到、能吃得到,这是我们佛弟子最基本的功夫,刚出家的小沙弥就要练这个的。虽然是基本功,但这个起步也很高,是一辈子都要好好去练的。
02
鲜活的人间传承
我们每次超度放大蒙山的时候,无论是出家师父,还是居士都很享受,为什么?除了技术的层面,实际上这整个场景也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人类文明的传承,是佛法的无上境界。你正在经历一场救苦救难的活动,在这么伟大的过程里,每个人的身心感受都是非常温暖的,都沐浴着佛光。
我记得师父第一次叫我主法,他们来给我磕头,我赶快去给师父磕头,我说“师父,我没准备,我不会呀”。这不是谦虚说的,大蒙山仪轨很长的,忽然师父说你主法,你怎么主法?但师父笑着看着我说,“你会的、会的”,欸,就会了。你说这本身是不是一个奇迹啊?这很奇迹的。
这里面“做打唱念”都有的,过去唱戏的名角都在里面汲取艺术的营养。佛教梵呗来到中国,一个集大成者是三国时候曹操的儿子曹植。说天下才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有八斗,叫“才高八斗”。他最杰出的体现就是把佛的梵呗学会了,成为我们中国佛教梵呗的一代祖师。那你看,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一直流传下来。
过去也没电,就是红烛映衬,在幽暗的灯光下,大家做着这样一个法会,一做五六个小时,从傍晚一直到半夜。历代帝王都是这么过来的。
中国有一句话叫“追宗思远,民德归厚”。我们今天只是体验一下,如果你爱上这个了,那你想想你的民德会不会归厚?你浮躁的心会不会沉淀下来?会呀。这整场法会是不是在修行?是不是像在极乐世界一样?你不单单享受着佛法,你还经历着救苦救难这么伟大的事情。
所以这一个法门,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又一代的人啊,这就是鲜活的人间传承。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都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3
利乐有情
是一份持久的事业
这不仅属于中国人,这也是全世界的,是四生六道的。不仅人喜欢,鬼也特别喜欢呀,总算有吃的有喝了。听说要开party了,形容众生叫“扬眉益目而来”,那种激动,连眉毛都动起来了;然后参加完法会,吃饱了,肚子鼓起来了,叫“鼓腹讴歌而去”。你看这词用得多美呀!
佛法这么伟大,在阴阳世界驾起了一座桥梁,让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有了链通,让苦难的众生不但能超越阴阳,还能超越生死苦海,这难道不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吗?无论21世纪的技术再怎么发展,都无法超过这个的,这就是佛法的文化自信,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这么优美,还有这样的传承,还在救苦救难。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份持久的事业,只要众生苦难不停,只要地狱不空,佛法这神圣的职责就不会停止。所以说年年都在超度,每年清明超度,七月十五超度,冬至还要超度。我们相信寺院这个空间会利益无量众生,得无量功德的,这不是世间价值所能衡量的,这就是佛教的“价值自信”。
当我们听不到这个的时候,中华民族温馨的传承就断掉了。祖先要垂荫子孙,靠什么?就是靠文化,这种文化传承是养人的,最主要养的就是我们自己。就像蒙山施食,不只是利益祖宗啊,利益祖宗跟利益子孙是同步的。对我们现世父母、家庭眷属,都是有好处的,所以叫“长寿的蒙山”。
阳间的人觉醒了,就会利益到阴间;阴间得到利益的时候,阳间就会受益。用现代科学的语境就叫“量子纠缠”,我们中国也有句老话,叫“阴超阳泰”。
04
以古老的文明
呵护现代的心灵
我们在新媒体时代,以视频、插画的方式展现蒙山仪轨,可以辅助我们观想。这是无遮甘露法会,“无遮”就是没有障碍、没有边际,不分贵贱、不分冤亲,这个party多豪华的阵容!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请问这个人生观会不会带来世界和平?会不会化消人间灾戾?会不会消灾免难?必然会的。
弘扬祖先的文明,实际上也是在拯救现代的人心。这就是以古老的文明,呵护现代的心灵;以佛性,启迪人性。人性恢复了之后,社会会变得很温暖。传统文化有这个价值。所以,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中华传统文化讲的是大道,大道是不分古今的,大道本身也是活的,我们的老祖先苦心积虑地把它传承下来,我们要明白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
中华文明的复兴,绝对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一定是这个时代的共同认知,是整体中华子孙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觉醒,对这个价值的重新认可。整体文明的复兴是不容易的,但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生命的觉醒又很容易做到,我们努力一点,就立竿见影。
怎么令“民德归厚”?我们每个人在文化中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温暖,“民德归厚”这四个字,你有了真实的感受,你才会愿意“归厚”。讲到底,民德是厚还是薄,都是自己决定的。
所以中元节,我们既要超度祖先,因为我们如果不努力,你置老祖先苦难于何地啊?他们在地狱里受苦,我们人间努一把力,多少人都可以离苦得乐。我们深入学习佛法,以后自己有一点能力,都能帮助老祖宗的。
同时我们还要感恩祖先,没有他们在那个时代坚持,把道统传下来,哪有今天我们还能用佛法来度过中元节呢?没有师父那一代老和尚舍命保着,哪有我们今天还能遇到佛法?没有那些在黑暗中举起文明火炬的人,哪会有我们今天享受到的文明成果?
我们感恩祖先,我们也有责任把这个真理的火炬再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也能目睹到这份光明。所以我们作为出家人,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选择把生命置身于中华文化的复兴当中,如果能起到一点点微小的作用,我们都特别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