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盂兰盆法会特辑|每个生命里,都有那棵通天的“神树”

2024-08-24 00:26:00 发布: 人气:21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通天的“神树”

代表生命内在道的秩序


自古以来,大道就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我们看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距今4500-2900年前,古蜀国的人们那么努力地用稀有贵金属,用高难度的工艺,竭尽全力地去表示道,用器具的文明带动我们人类去理解道、成为道。


历史记载里,蜀王蚕丛、柏灌、鱼凫在人间数百年而神化不死。西汉《蜀王本纪》中还说,“其民亦颇随王去”。当时很多的民众被教化而融入道的状态,他们跟着王一起修行,最后一起升天。所以到现在,我们还隐约地传说着成都乃天府之国,有“神树”通天。


以前,我们总以为通天的“神树”是一棵树,是棵植物。学佛之后才慢慢理解,神树实际上是生命内在道的秩序、道的结构。生命可以通过内在的道,完成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升华,如同鲤鱼跳过龙门化龙而去,凤凰在智慧火焰中完成涅槃重生。这就知道,生命原来可以那么诗情画意,那么壮美!


图片


02

学习道、发现道、成为道


近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如我们国家所提倡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甲辰龙年,我们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来探讨一个人怎么样成仁成贤,怎么样从生理的成熟走向心灵的成熟,我们怎么学习道、发现道、成长为道,把我们的生命变成道的人格化。


大道这个话题离我们遥远吗?一开始看,好像门槛挺高,实际上这条路越走越宽。“成仁成贤”,我能成仁成贤吗?实际上我们已经生而为人了,我们首先就能理解成仁成贤的道理。当我们理解了之后,我们内化,给生命充电,有了这样一个格局之后,不知不觉地就成仁成贤了。


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对自己生命是有规划的,你有远大的目标,你的人生必定是缜密的,是不虚度的。你会每天享受到自己前进的快乐。


图片


实际上,每个人的心灵上都有成圣成贤的基因,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自己圣贤的基因去走,那我们的生命就是有效成长的。有效成长的第一快乐者就是你自己,一个好人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就像我们说“好人自带光辉”,你光辉,别人只是受你的光辉所照,但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你自己,因为这个光辉是会自照的呀。


所以《心经》一上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什么“照”?是以智慧之光照见自己五蕴皆空,所以受用到的是解脱的快乐。能照见五蕴皆空,能度一切苦厄,这就是观自在菩萨的境界。


光有智慧的“观”,就能享受到解脱的快乐,再加上观音菩萨的慈悲,救济众生,能施无畏,就成为了世间利乐之源。所以,众生都祈求着观音菩萨,祈求祂成为生命的依怙。


我们想,观音菩萨是谁?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因的,修行之后你会发现真的是呀,你的人生里会领略到那种风光的。这时候,我们在无形当中,肉体的生命跟精神的生命就高度和谐了,就承载了“圣贤”的内涵。正如孟子说的,“大而有光”的生命就产生了。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能成为一个圣贤的、大而有光的生命,那你就能回报祖上的阴德,就能光宗耀祖。


图片


03

轮回道与解脱道


在我们这个地球的系统里有两种模式:一条是轮回之道,一条是解脱之道。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提出,“天下之无道也久矣”。解脱的大道越来越淡化,人们对“形而下”的物质的执着,越来越超越“形而上”的道。


不是所有人一看到解脱道就能识别它,就知道它的宝贵。所以老子《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还补充一句,“不笑不足以为道”。所以地藏菩萨要“旋出旋入”地来救我们,一遍一遍,不曾放弃。祂知道,一个人要想识别宝贵的解脱之道是不容易的。


如果我们真正地对极乐世界生起了信心,如果你要超越这个轮回之道,那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而且信心还会面对检验,除了诱惑,还有威逼。所以孟子才会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无论生命中有多少考验,都苦苦地守着大道,依着大道不放手,反过来这会增益他道的修为。


在《无量寿经》里,佛陀用一句话概括了,祂说“假使经过大千世界满中猛火,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如果你生起了求生极乐世界的心,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你都应当冲过去。“大火”,比喻的就是人生种种的考验啊。


所以在经典中,我们能看到天地善神广发善愿,《地藏经》里,连地狱的鬼王都出来表态要保护我们——这个人如果学道了,如果知道地藏王菩萨了,那我们就保护他,不要让他退心。


图片


04

善知识

是道在人间的传承者


我们的传统文化能传承到今天,一定有它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我们做人,可以说都是在探索着做人,摸索着做人,所以我们需要这种永恒价值的“定心盘”,需要这杆天地间的秤,否则我们会乱了价值,乱了秩序,会迷失人生方向。这就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是古代的,离我们很远,你忘掉了,它既然是古代的,它也一定有着现代价值。历史是检验真理很重要的标准,凡是没有价值的,或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都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它早就遗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只有沉淀下来的如黄金一样,才会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图片


学习传统文化,光有文化行不行?在书本里,我们可以汲取知识,但能长智慧吗?佛教是提倡智慧的,智慧怎么来?如果智慧在经书里,那我们多印经,是不是人间的智慧就多了?现代印刷技术远超过去,但为什么我们的智慧越来越少了呢?说明智慧不在书本里,智慧要有人间的传承者。


佛教的传承,光靠藏经楼的经典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有佛宝、有法宝,最后还要落实在僧宝上。只有僧宝,才能住持三宝。


有现前善知识给我们解释经典的含义,你听明白了之后,就能明白经典;你明白了经典,再来听善知识讲的,就能得到相互印证。这时候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你通过经典的印证,通过自性智慧的显发,你也认识了什么是佛宝。


我们成为三宝弟子之后,当我们在善知识的引领下,真正地认知了佛宝、法宝、僧宝,也就完成了解脱道这个知识系统的整个闭环。


图片


所以,一个善知识超过一个图书馆,一个时代如果有善知识出世了,他就能填补这个时代文明的空缺。


这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忆念师父他们这些老和尚的原因。他们是这个时代难得一出的善知识,我追随师父十几年,他什么时候讲话,私下里、大众中、法会上……所有的讲话都不会错的。他深刻地证悟佛法、修证佛法之后,这是他自性所流露的,他不会违背于世俗谛,也不会违背于圣义谛。


不要说师父的讲话不错,他一个眼神也不会错的。当时我还想,师父为什么是这个眼神,多少年过去了才慢慢能理解。就这个眼神它都不会耽误你的,你去慢慢领悟,哪一天领悟到的时候,你会觉得师父的眼神里,储存着超越时空的答案。这个“数据包”就包在那个眼神里,他已经给你了。


就像在灵山会上,佛陀拈花示众看着大家的时候,祂不用任何语言,祂的眼光实际上就把本然的如来体性,更原汁原味地、现量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了。


图片

▲道藉僧弘,法依人住




图片


相关文章
· 谁能终结我们的轮回?
· 这个法门,专为救度父母而开
· 别辜负,佛给你的缘|Missbrauche nicht die von Buddha geschenkte Verbindung
· 集古老与年轻于“一身”的文化
· 2024盂兰盆法会特辑 I 一张震天动地的“生命契约”
· 学佛,不能抬杠
· 长寿,原来是从珍爱生命中得来
· 通往极乐刹土的“隧道”
· 能扭转我们厄运的是这个关键点
· 有希望,就有失望?你也可以坦荡荡
· 佛菩萨铺设好的解脱路,谁走谁解脱
· 在音乐的无碍与调摄中,一睹佛性的“琉璃光”
· 破漏的房舍,已经修好了吗?
· 佛说,哪怕等一个人也好的
· 批发一箩筐快乐| Wholesailing a Basket of Joy
· 点燃希望
· 惭愧是什么意思给你打个比方
· 佛经才是真正的开卷有益
· “松弛感”与禅悦人生
· 赋予自己,真实不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