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世间的人,不同的价值判定,对美丽的解读也不一样。
有的人贪恋自己的美色,“哎呀,我这么青春,这么漂亮,我不能接受以后八十岁、一百岁的样子”。所以,有的人红颜薄命,有的人还羡慕别人红颜薄命,羡慕她生命停止在最青春美丽的时候。
这就是一个人对美貌、对青春的执着,她不能接受衰老,她只恐惧老的丑陋,想不到老有老的优美啊。生命经历得多,思考得多,尤其是修行人,越老越宝贵,越老越是宝。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不同的价值观念。
为什么佛陀度化弟弟难陀的时候,要拿一个老母猴来跟他妻子比呢?因为难陀认为他的妻子是全印度最美的,他只停留在她的美貌上。
所以佛陀指着母猴问难陀:“你看这母猴跟你妻子的美貌相比如何?”难陀说,这怎么能比呢,这实在相差太多。但是佛陀带着他升到天上,难陀看到了天女之后,佛陀又问,“你妻子跟这个天女比,谁更美?”他感慨地说,这简直就像跟老母猴一样的比法。
对于难陀来说,他对人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美貌上,他被美貌吸引着。他愿意做一个出家人,愿意安住在僧团里持戒、修行、打坐,实际上目的是要到天上做天子。因为那五百天女跟他说,地上有一个难陀跟着佛陀出家了,他修行之后生在天上,我们在这里等着他。他一听,笑死了,赶快回去好好修行。
那些阿罗汉们都知道他这个动机是不对的,他之前不愿意出家是为了贪图美貌的太太,现在想出家了,是为了贪图天上的五百天女,想着天宫的快乐。
他的价值判定虽然高了一步,从人间移到了天堂,但实际上还是错误的。他还是没有意识到生命会迁变,纵使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生命还是一个无常的过程;哪怕有福报、有美貌、有人缘,但它的特性依然是无常变灭的。
所以阿罗汉们就避开他,不愿意跟他走在一起,不愿意跟他站在一起,连衣服都不愿意跟他晾在一起。难陀来晒衣服的时候,别人马上就把衣服收掉了。
难陀心里就很难受,他就来问阿难尊者:“弟弟啊,为什么大家都避着我呢?”阿难尊者就告诉他:“因为我们修行是为了求出三界,超脱生死轮回,你是为了升天,我们志不同道不合啊。”
难陀就觉得惭愧:“真的吗?我想升天有问题吗?”这个时候他再来观察这些圣者们是怎么修行的,他们所处的定是什么,他们求的果是什么。他也来问佛陀:“佛陀,我们出家修行,到底要追求什么?”佛陀说,那你拉着我的衣服,我再带你去个地方。
他前面拉着佛陀的衣服去的是天堂,这个时候很开心啊,不知道要去哪里。结果阴风阵阵,来到地狱里了。
那火炉上都在煎啊、烤啊,一片嚎叫。但有一个火炉,火也不生,油还是冷的,那几个鬼差都在打瞌睡。
他就好奇:“每个锅里都有人在受苦,你们这个锅为什么没有主人呢?”这个鬼卒说了:“我们这还早呢,佛陀有个弟弟叫难陀,他出家了想升天,等他在天上受完天福就会堕落到这里,这个锅就是为他准备的。”他一听吓坏了。
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轮回啊,是一个无常的过程,修得福报之后得升天,然后福报享完了就会堕落。无穷劫来,生命就是这么轮转的,这个业种是要成熟的,如果不跳出欲界、色界、无色界,业果成熟在轮回里是很苦的。这时候他才明白,佛陀是要我们解脱出来,不能在这个生死中轮转。他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开始精进修行,很快证得圣果。
实际上,这是给我们演的一出戏。我们这个人间,每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不一样的,有的错误得离谱,但他在自己的观念里还出不来,自我很陶醉,还为了它死去活来。
就像曾经有个妇人,她的孩子死了,伤心地不得了。结果一位圣者说:“你知道生生世世你有多少亲人死去吗?请问你在为谁而哭呢?”她想想倒是啊,我为谁哭呢?
轮回路上没有喜剧,因为无常,一切皆具苦的本质,这就叫苦谛。如果没有佛法,生离死别就成为生命的不解之痛。只有佛法才能弥补轮回的短板,当我们拥有更高维的智慧时,才能超越这种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