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教:大道之学
在中华文明里,师,是与道连在一起的。《礼记》里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把“师”,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每个人来到人间,有无数的老师陪伴我们成长,我们也常常把老师称为“灵魂的工程师”。
中国人对“教育”有很准确的描述,“教”什么?教大道之学。老师传授道,学生明白道,这就是“教”。天地间有大道,而且道是先天的,它不为人所转移,所以《中庸》里第一章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能够体解大道,这是人的伟大之处,而传授大道之学,则成为了师者的责任。
大道之学,是我们研究、了达天地宇宙真相的学问。我们与生俱来的是懵懂、无知,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我们的环境,乃至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我们也不了解先人,不知道未来……这都需要老师来帮助我们扫除心中的黑暗,点起人间的光明;需要老师带我们突破井底之蛙的视野,拓展身心灵的边际。
这个拓展,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行为,它还要有一种坚毅。因为我们最大的斗争,实际上就是跟自己的愚痴做斗争,就是挑战自己的无知,拓展自己的边际。但是我们生命里有一种坚固的习气,我们要超出井底之蛙的见,就仿佛在洪荒的世界里要升起日月一般;仿佛在混沌的天地间,要令天得道的“一”而变得清,地得道的“一”而变得宁一般。
所以师者,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要有一种胸怀、有一种毅力,才能扫除阴霾,破除黑暗,给人类带来火焰、带来光明、带来道德。
02
育:为善为德
“教”了大道之学,人明白大道之后,自然就会有德。这个德对应于善,善也就是“育”。《说文解字》中说:“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教育小孩子也叫“养蒙”,培养他善良的气质。
让一个人“以端以正”,几乎就完成了教育的职责。因为一个人只要是好人,那各行各业,无论他做什么都没问题了。传道、解惑,最后才是授业。“授业”只是最基本的一个糊碗饭吃的手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哪一行都需要人,但前提是,你要是好人。所以,中华文化的理想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出好人,行行都出圣贤。
最近有一位学者说,人最怕的是“老而无智”。自古我们中国人就有一种说法,叫“无智空活百岁”。年龄增长了,智慧增长了吗?人老了,智慧成熟了吗?人要消耗很多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但如果智慧没有增长,这就叫“无效消耗”,就是浪费。我们有大脑,但是大脑开发了多少?这不仅是现代的课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我们来朝圣,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启智。无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启智,小孩得智,那这小孩前途无量;老能得智,正好总结人生,化烦恼为菩提,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去教导下一代,在成熟的智慧中去奉献自己的人生。奉献,任何时候都不晚。
03
致敬
所有传播大道的往圣前贤
每年教师节,我们来致敬所有传播大道的往圣前贤。既然是大道,就是超时空的,这就是道的属性。我们三维动物不叫大道,我们是被时间轴所隔离的,是受物理空间所障碍的。
大道是什么?大道就是本体,它是不二的,非二元。大道的解脱不是外在的,它不需要“你坐到那个椅子上,你才可以解脱”。每个人生命都有那朵莲花,没有人能剥夺掉你这朵莲花,你就是你自己的解脱处。
人人都能找回自己,你就是你的主人,你就是你的创造者。你可以去实践佛法,证明出三界、出六道轮回,生命没有比这更壮观的事了!
我们中华文化里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如天地一般,养育我们的色身,对我们有无边的大恩。但是“师”,尤其是授道之师、传道之师,他是负责我们生生世世的。就像我们到佛门里来,一皈依,佛是负责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甚至佛还要负责超荐我们老祖宗啊。
所以,释迦佛陀是我们的“本师”。祂为了尊重我们人间的规律,而示现有生老病死,有爸爸妈妈,祂是这么地谦卑。祂把大道留给人间之后,生命任务就完成了。所以,在《遗教经》里说,“自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如果听我教导,就像在我面前一样,因为这个“道理”是永恒的,它不受时空障碍。
佛法在人间,一代又一代的人默默地证明着,一朵一朵人间莲花高超世表,出污泥而不染。正是有这样的人,让这世间变得有一点可爱,让这个轮回里面看到一点闪闪的金光。就像文殊菩萨的净土叫“金色界”,在滚滚红尘中,还有一个金色世界。
04
道德之香,可以利济天下
佛经里也有记载,森林里有一种植物,叫“伊兰”,它只要一长,满树林都是臭味,都会被它感染;还有一种高贵的植物叫“栴檀”,它只要一长,整个森林就会变香。
佛经里还描绘了有一种香,可以逆风五百里。什么香呢?就是戒定之香、道德之香、威德之香。实际上,它不单可以逆风,它还可以超越时空,穿越过去和未来。
什么风能把道德之香吹散吗?吹不散的。人走到哪里,就香到哪里。当把道德奉献天下时,还可以令天下都变得芳香,所以“道德芬芳”啊,可以利济天下的。当我们发起菩提心时,就好像在一片森林里,这个宝贵的香开始萌芽了,它可以慢慢让整个森林都变得芳香。
而且,一个人的道德,跟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也连在一起。正如佛经中说,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可以令四十里内没有天灾人祸。古代帝王也将“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奉为圭臬。这是我们东方的智慧,我们对人、对世界的认知。
最近也有人研究说,一个好的人,可以令多少人变好。我们中华文化里,是有这些概念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教师节大会上,一位官员也说,你永远无法估量一位老师对世界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这里纪念老师,从“三界慈父,人天导师”本师释迦牟尼佛,到“一切诸佛之师”文殊菩萨,乃至人间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真诚地祝愿天下教育工作者们都能够身心健康,吉祥幸福;所教的学生也都能成为栋梁之才,成为人间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