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劫:坚定信仰与佛教信阶的升华

2024-09-15 06:02:00 发布: 人气:10
图片


我们现在的出家人,要经常忆念我师父他们老一辈的那些出家人。他们一生无论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违背,不舍弃自己的信仰。用现代话讲就是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在我师父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别人都反对、都讽刺,别人都不认可他的信仰时,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如既往地坚定自己的选择。


我们对于佛教的信仰,这种信也是分好多个层次的。从普通意义上讲,我们对三宝的信仰,至少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态度上很虔诚,愿意相信,愿意皈依,这种叫诚信。处于诚信状态的时候,如果别人问你为什么信,你可能会回答:“我也说不清楚,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就是觉得这个好。”这时候比较容易被别人说成是迷信。 从这种诚信的状态入门了之后,我们再通过听经闻法,通过学习佛菩萨的传记、高僧大德的事迹,再结合我们自身的实践,会产生一种更深入的信,叫清净信。这种信更加细腻、更加确定。 在清净信的基础上再深入地在戒定慧三个方面实践修行,从而遣除烦恼,让内在的智慧显发出来,会进而产生深解信


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这三种信的阶段是一定都会经历的。


图片


在《华严经》里,信分十个位次。《华严经》里讲的信,指的是《大乘起信论》里的信,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是指这个的,这不是普通的信。《华严经》里的十种信,是很甚深的,是深解信之后才会启发出来的信。 修这种信心,《大乘起信论》里面说要经历一万劫的修行,这挺“吓唬”人的对吧?有时候经典里是特意先设定的,按照理论来说是这么远,就像按照理论极乐世界离我们这十万亿佛土一样。极乐世界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这是佛陀讲的,是真实不虚的。但是我们能不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能。在经典里,佛陀又说以至诚心念佛之人,于一念倾,得生彼国。 这就是佛法的魅力。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的佛性跟佛是一样的,在生不减,在佛不增。佛陀一边告诉我们要生起我们的佛性与佛无二无别这样的信心需要一万劫。但是我们听了长老那么细致入微地讲解的《大乘起信论》之后,竟然信心有一点启发了。


这就是善知识的功德,他能带领我们超越一万劫。这一万劫,是定量吗?不是的。实际上它是一个变量。影响它变化的主要因缘是什么?是善知识。经中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善知识可以带领我们超越这一万劫的历程。怎么超越的?是善知识把他无量劫的功德力贴补给我们,把我们一万劫的鸿沟给填平了。


图片


要让我们自己去走,那是真的就要一万劫啊。一万劫生起大乘的信心,跟我们无量劫的轮回比起来,这都已经很好了。我们现在以为一万劫很远,实际上我们轮回无量劫了呀,我们轮回的时间不可称计啊。 无量劫的轮回如果因为学习佛法,万劫就能生起大乘信心,这是很幸运的。大乘信心生起来了,这是成佛的因。跟成佛比起来,这一万劫还是小意思啊,但对我们凡夫来说就已经不可想象了。如果说这一辈子出家,最后能生起一个大乘的信心,很多人就觉得受不了了;如果说这辈子出家,这辈子就能去极乐世界,有的人也没耐心,他说到底真的假的?万一骗我的呢?出家一辈子,最后没去极乐世界,这怎么办?人就是这么难度。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说来到寺院,你们觉得清净吗?能感觉到清净就行了,这是当下就能感觉到的。所以,不管是佛陀还是祖师,或者是现前的善知识,他们引导我们学佛,都是不容易的。我们要心生惭愧,精进努力。



图片


相关文章
· 当佛陀在人间
· 看到轮回里那一点闪闪的金光 —— 人人找回自己
· 你具备求法的资格吗?
· 这是佛菩萨在人间的生命轨迹
· 为何求殊胜之果总难如愿?
· 礼赞师者|道德之香,可以利济天下
· 人身难得而易失,修行为何要等?
· 修行,要有沙漠甲虫的精神
· 佛教里修行的捷径
· 喉轮健康的人,福报非常大
· 珍惜在师父身边
· 修行路上,佛菩萨的陪伴你是否感知到?
· 孝亲报恩,没有终点
· 安住
· 教师节快乐|今天,致敬天下一切善知识
· 【教师节】他是照亮心灵深处 暖暖的光
· 【献给教师节的礼赞】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善知识
· 你相信吗?快乐可以批发!
· 以这首歌,感恩天下善知识
· 教师节 | 致敬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和所有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