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虑深密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佛教里,地藏菩萨是一切诸佛愿力的体现,代表无处不在的法身大士,如同大地一样安稳不动。
地藏菩萨是与中国人有特殊缘份的四大菩萨之一。九华山,是被喻为地藏菩萨化身的韩国太子金乔觉修行成就之地。2014年4月,受九华山佛教协会之邀,传喜法师于九华山宏愿堂举行了七天讲经法会,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八百余信众踊跃欢喜听经闻法。
这是首次有法师在九华山完整地讲解《地藏经》。法会上,法师详细讲解了地藏菩萨的本愿、本行和大功德力,并深发慈心大愿,苦口婆心,引导大众了达“本然净心地”,策励大众随学地藏菩萨发菩提心。
法会期间,信众倍受感动于地藏菩萨累劫勤苦度脱众生,同时感动于法师不辞劳苦,悲心泣血,而竭力化导之举。法会净化身心、转烦化恼之效力,在场听众身心感受,冷暖自知,在此不一一赘述。
《地藏经》讲记连载四十三
传喜法师讲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01 听经闻法要发广大心、菩提心
FORIQINGLIANG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我们前面学习了之后,所做的种种善事,如果能回向给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什么是法界?就是我们这个“本然净心地”。“净心地”就是法界,就是真如,也叫“真如法界”,又不离开那个广大清净、无边际的心。
但是如果你忘掉了这个净心地,忘掉这个法界,只是有限地回向给自家眷属或自身的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做同样的事情,结果完全不同,一个是百千生中受上妙乐,一个却是三生受乐。差在哪儿?差在心量上。心量大,则受大果报;心量小,则受小果报。
所以,法会一开始,我们就劝大家要发广大心、菩提心来听经闻法,否则就太可惜了。末法时代能拿出这几天来听经闻法,真是不容易啊!哪怕能来一、两天也是好的,能够全程参加的,这还了得啊!这都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要知道轻重缓急,要说忙,天天都忙,但是听经闻法这么难遭难遇的事情,自己要努力的。我学佛这么多年来就发现,真正学佛的人是不缺钱的,学佛之前你追钱,学佛之后钱追你。我们在座的各位普广菩萨要把这句话传出去。因为有智慧的人,你跟他打个比喻,他就能领会里面的含义了,智慧小的人,就要给他讲利,他就能明白了。
我们把这句话编成顺口溜:“学佛之前你追钱,学佛之后钱追你。”而且要把这个顺口溜传播出去。钱叫流通货币,它是长腿的,会追的。你追它的时候追不到,它追你的时候你跑不掉。
02 净心地的本然是净的,但是我们无量劫来染污了它
FORIQINGLIANG
我们前面讲到种种布施的较量对比,以什么功德比较大?心量的大小决定功德的大小。虽然做同样一件事情,但是因为动机、心量不一样,得的果报是不一样的。
甚至在《华严经》里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大乘经典都是围绕着法界菩提心来的。菩提心就是成佛之心,心不离法界而成佛,就是一切功德都不离这个“净心地”。这个“净心地”的本然是净的,只不过我们无量劫来染污了它,所以我们要但自精勤解垢衣,要把这个脏东西洗掉。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学到了一个打扫厕所的菩萨。他到了那个城市,找到了这位正在打扫厕所的蓬头垢面的菩萨,他上去合掌:“我来拜您做老师。”这位菩萨看着他,良久才说:“我看你很端正,怎么向我这样一个低下的、别人都看不起的人来学习呢?”他说:“我的老师是文殊菩萨,说您是善知识,叫我来学习。”他这样一听,说:“好,你跟我来吧。”
善财童子跟着他去了厕所,看他怎么打扫厕所,怎么弄得干干净净,厕所里一点味道都没有。然后,他说:“厕所造好的时候都是干净的。”厕所造好的时候是不是都干净的?它为什么脏?是我们用厕所的人把它弄脏的,脏了之后还嫌弃它。他跟善财童子这么一说,善财童子非常受用,大家现在听到了,有没有受用?
我们的心地也是这样的,本然净心地,我们糊涂迷惑了之后,造做了种种的业把它弄脏了,然后听说极乐世界很好,还想去极乐世界。但是,如果我们不改变这个习惯,到哪儿就会把那里弄脏,这样的人能去极乐世界吗?肯定是不能的。
他也讲了打扫厕所的三个境界,最高的境界就是去除我们内在的烦恼。我们的身口意产生的垃圾比厕所的垃圾还要脏,厕所的垃圾不会让我们下地狱,但我们身口意产生的那个垃圾是会让我们下地狱的。
他说,每个人到了他打扫的厕所都很开心,但是大家忘掉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厕所,都要去修改自己的习惯,乃至去除自己心灵的垃圾,更不要让身口意产生垃圾。
这位菩萨扫的那个“地”,跟我们学地藏法门还是有关系的。我们这个心地本来都是干净的,后来被我们自己弄脏掉了,如果想去极乐世界学习阿弥陀佛是怎样把那个世界建设得那么美、那么乐的,再回来娑婆世界也是可以的,这是非常好的发心。
所以这位菩萨问善财童子:“你怎么会像我这么一个低下的、别人都看不起的人来学习呢?”善财童子说:“在我眼里看来,虽然每个人的工作不一样,但人是平等的。”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佛经里是可以找到人人平等的理念的。
自由平等是当今世界最时髦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我们在佛经里就可以找到真正的自由平等是什么。所以这位菩萨说:“虽然大家看不起我,但我知道打扫厕所是我在回光返照修行的时候,自己是很法喜充满的。”一个人能够有这样的觉悟,心态肯定是非常好的。
我们在座的肯定比他更有一点社会尊严,所以不要怨天尤人,要安分守己。我们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安贫乐道”,要把修行摆在生命的第一位,而不是等赚了钱再说,这个世界不是什么都要钱的。一个人能做到心中无钱,这个境界就很高了。要明白这是自己的福报没现前,所以也无需去求,更不要为了求福报去修行。
我们不知道修行要修什么,佛陀有时候就是用这种比喻来教导我们。所以,在这个布施功德种种的因缘里面,佛陀跟地藏菩萨也是用这种比喻来说的。
03 能够这样子去供养众生的时候,你已经变成佛了
FORIQINGLIANG
“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
大慈悲心是什么心?其实这里面也是离不开菩提支分的,七菩提支、八正道分都不离菩提支分的,这才叫“大慈悲”。慈是予乐;悲是拔苦。大慈悲就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心。
“下心含笑”,看到这些盲聋喑哑、残缺不全的可怜悯者,就好像是看到对自己有恩德的爸爸妈妈一样,心疼他们怎么会沦落到这个份上,要受这么痛苦的业报,然后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顶戴之心,“亲手遍布施。”或者以这种心态,叫别人去帮你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不仅手要布施财,还要用柔软语言去安慰他,无畏布施,甚至法布施。
“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佛讲到这里的时候,有没有把自己抬到最高的位置?不仅没有,而且以大慈悲心,以低下、谦卑、恭敬的心态,面含笑容,亲手去给他们一个一个布施。祂说,这样子的功德超过布施百恒河沙佛的功德。
本来佛是三界宗主,福慧两足,供养佛陀的功德无量大,这里面为什么说这样的供养要超过供养佛呢?而且还不是超过一点点,是超过百恒河沙。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你供养佛,佛还只是你供养的对境,但是如果你看到这些盲聋喑哑苦难的众生,能发起慈悲心、菩提心,然后以这个有菩提心状态的慈悲心,下心含笑这样去布施的时候,这就是你自己成佛的方法了。请问,是供佛功德大,还是你成佛功德大?成佛的功德大呀!
也就是说,在你的心灵里面,已经开始积累成佛的资粮了,你跟佛已经是一体的了。你供佛的时候,佛还只是你的对境;当你听了佛的教导,能够这样子去供养众生的时候,你已经变成佛了。
“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而且“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佛陀前面已经讲过供佛塔寺、修寺院这些功德,在这里又来讲:如果你见到老人家、鳏寡孤独,鳏就是指男子丧偶的;寡是指女子丧偶的;孤,是一辈子没结过婚,也没有什么亲属亲戚的;独,也是指无依无靠的人。或者是病人、生孩子的妇女,如果你能够一念间具大慈心,用医药、饮食、卧具护持他们,佛陀也是肯定了这些功德的。
佛陀在这里也是鼓励我们要做这种善事,这也是佛教不忍众生苦的慈心落实到社会上的具体方法。
除了佛陀一遍一遍付嘱地藏菩萨,莫令众生堕落恶道受苦,同时也告诉国王大臣、大富长者、婆罗门等所有大众,应当在这个社会上做什么有什么功德——常为净居天者,就是升到色界天去做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就是在欲界天做天王。而且,毕竟成佛。
做这些功德是有菩提心的,所谓大慈心的这个“大”,就是指我们的本然净心地,这是通大方广的“大”的,是同一个含义,前提都是有菩提心。因为佛讲经讲到这里,在会的每个人也都生起菩提心了。
这也是符合于《华严经》所讲的“忘失菩提心,行诸善法,是名魔业。”如果没有菩提心来做诸善事,会变为轮回的因;有了菩提心来做这些,就是成佛的因!佛都能成,更何况受用三界的福报?都是自然具足的。
04以菩提心修恩田、敬田、悲田,是成佛之因
FORIQINGLIANG
总而言之,这一品可以概括为三个田:父母是恩田,佛菩萨是敬田,苦难的众生是悲田。
父母师长的恩一定要报,这是于我们人生最有恩的人,没有父母哪有我们呢?这就是我们的恩田;三宝是我们的敬田,这是我们出三界的根本,不仅仅我们学修能得利,甚至要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学到佛法,让世间智灯长明;还有就是苦难的弱势群体,这称为悲田。
我们要想成佛,恩田、敬田、悲田这三个福田都要修,而且要以菩提心来摄,这都是成佛之因。
佛陀最后还强调修这三个福田,是大心还是小心?如果是缘于法界而发心的,这是菩提心、广大的心,得的果报就是无量无边的。如果忘失了菩提心,单为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父母、为了眷属的利益,得的福利很少。所以,虽然恩田、敬田和悲田是相同的,但果报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心量决定了果报的大小。
《地藏经》讲记 · 连载四十三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