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虑深密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佛教里,地藏菩萨是一切诸佛愿力的体现,代表无处不在的法身大士,如同大地一样安稳不动。
地藏菩萨是与中国人有特殊缘份的四大菩萨之一。九华山,是被喻为地藏菩萨化身的韩国太子金乔觉修行成就之地。2014年4月,受九华山佛教协会之邀,传喜法师于九华山宏愿堂举行了七天讲经法会,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八百余信众踊跃欢喜听经闻法。
这是首次有法师在九华山完整地讲解《地藏经》。法会上,法师详细讲解了地藏菩萨的本愿、本行和大功德力,并深发慈心大愿,苦口婆心,引导大众了达“本然净心地”,策励大众随学地藏菩萨发菩提心。
法会期间,信众倍受感动于地藏菩萨累劫勤苦度脱众生,同时感动于法师不辞劳苦,悲心泣血,而竭力化导之举。法会净化身心、转烦化恼之效力,在场听众身心感受,冷暖自知,在此不一一赘述。
《地藏经》讲记连载三十九
传喜法师讲释
“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佛在这里还比喻“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自己家都不认识,都迷掉了,其实我们就是这样的。
我们的佛性都在吧?是不是迷失佛性了?佛性是不是我们的本家?就是啊,所以“误入险道”。
佛性才是我们的家,但是我们认为钢筋水凝土那个房子是自己的家。你说颠倒不颠倒?死的时候还被抬出去,如果在医院死的还不准抬回家,你说冤枉不冤枉?你甘心不甘心?不甘心又是苦。所以,以后要想明白:房子不是我家,佛性才是我的家。
这个地水火风混合出来的身体,也不是我们的家。死的时候,神识从身体里面出来了,你想拍醒它,它也不醒了。亲朋好友来看你就认那个身体,就在那个身体上面哭。你说那不是我,那只是我的衣服啊,我在这儿呢。但是他们看不到你,也听不到你讲话。
虽然人死了,但感受还是完全存在的,人格一点也不缺少,是没有死的。我们的佛性难道能够死掉吗?佛性不是妈妈能生,也不是阎王能判死的。佛性就是不生不灭的,只不过我们迷失掉这个本家了,迷失佛性了。
所以“误入险道”啊!“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这是指什么?就是轮回道上有贪、嗔、愚痴所派生出来的种种现象。
“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一旦离开了我们的佛性,马上就中毒了,也就是一离开光明,马上就沉没在黑暗中。
中毒也是“须臾之间”的,离开黑暗到光明也是“忽然”之间的。被埋在地里的房间,如果关掉了灯,“哗”马上就黑暗了。哪怕黑暗了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无量劫的黑暗,“啪”把灯一打开,须臾间黑暗消失,光明充满了房间。
所以佛教里说:“悟,则顿悟。”但修是要慢慢来的,叫“理须顿悟,事要渐修”。业障、习气随着你的发心,随着你坚持戒恶修善,“因次第尽”,习气业障更不是一下子就能清理干净的。
就是修到阿罗汉了,也有习气的。佛教故事里,有一个河神到佛陀这里告状,“世尊、世尊,您的弟子对我不恭敬。”世尊说:“对你怎么不恭敬了?”她说:“不但不恭敬,还侮辱我。”“他怎么侮辱你啦?”“他看到我就喊‘奴婢’!”
原来,这个河神以前做过这位阿罗汉家里的奴婢,她死了之后投胎做河神去了。这个阿罗汉一看:“哎,这不是我家丫头嘛。”然后说:“奴婢,止流。”河水不准流了,让我走过去。阿罗汉有“断流”的功德力,河神还是得给他停流,但是她心里不爽,就到佛陀这里来告状了。
所以,习气要“次第而尽”,“理”要顿悟,这个本然的“净心地”要顿悟的。顿悟靠什么?就是要靠善知识的种种劝诱、比喻,然后在比喻当中领会到了。领会到就明白了,明白了就叫“明心见性”,也叫“开悟”。
如果不“开悟”,根本见不到地藏菩萨的,不管是写的字,还是塑的像,都见不到他的。开了悟了,不管有没有字、有没有像,都能见到,不来九华山也能见到地藏菩萨的。
我们中国人说的知“道”吗?满大街的人都说知道也不一定是真的知“道”。这个“道”是“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的“大道”啊!“大道”即为“不生不灭”,不管是念佛、参禅,还是看经,唯一的真实目的就是“明心见性”。
大乘经典都是以此“实相”为体的,以这个“实相”让众生明因果,戒恶修善。所以,“明因果”为宗,“戒恶修善”为用,这就叫“体、相、用”。
到这里才讲到《地藏经》的体之相用,本来是讲经题的时候,就要讲“此经以何为体,以何为宗,以何为用”。宗和相是同一个意思,“以何为体,以何为宗,以何为用?”我们现在知道《地藏经》以何为体了,以实相为体。
“实相”在哪儿?可以以“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的“色声香味触法”为“实相”吗?“实相”非“相”,“稽首本然净心地”,“净心地”即为“实相”。一真法界,也叫“真如”,也叫“地藏”,所以“十方菩萨共皈依”。
以后别人问我们知“道”吗?我们就可以说知“道”了。否则,全天下人都不知“道”啊!“道”在哪儿?“道”有生灭吗?没有生灭。我们抱着一个不生不灭的“如意宝”,在六道里轮回,冤枉不冤枉?很冤枉的!所以要发起菩提心。
“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多解大术”是什么意思?知道这个如意宝的人。“善禁是毒”,有了这个如意宝,求什么得什么,“求离苦,即离苦,得离苦。”所以能“禁是毒”。
我们过去哪怕就是造作了五逆、十恶,如果我们现在真的明白了自己有这个“如意宝”,就不会堕三恶道了。但是,如果我们明白了之后,再作五逆十恶,不但堕三恶道,而且是“无间地狱”,比之前更厉害。为什么?知道了再犯,罪业更重啊!
所以,我们要“誓”断一切恶,要咬着牙发誓:“誓断一切恶。”从今天听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之后,“誓”断一切恶,乃至小恶,都要断。从今之后,做人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面大敌,一人与万人战。
请问跟谁战?跟自己的习气战。虽然要断恶,但是恶的习气还在,这就是我们的敌人。所以,修行就是修自己。修得自己力量大了,而后可以兼济天下,叫“自利利他”。这也符合我们儒家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修得自己得受用了,就可以奉献给天下众生了。
我在没有修行之前,身体也不好,每年冬天都要生冻疮,十个手指头全部都烂完,耳朵也烂,脚也烂,有时候烂到都看到骨头,刻骨铭心的痛啊,每到冬天就像“寒冷地狱”一样。父母亲又带着我们上山下乡,农村人喊我们是“上海小蛮子”,回到上海,上海人又喊我们“乡下人”。那个时候,从物质上、精神上,做人都很苦的。
那个时候我就想,活得这么苦,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开始到处找答案,后来找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才从儒、道到释。看到佛经,心结就打开了,豁然开朗,从此之后,手再不生冻疮了。
以前叫“六神无主”,一个没有皈依处的人,就像行尸走肉一样。一个六神无主的人神不归内,身体就没有阳气,我们皈依三宝,不仅仅有了皈依处,六神也有了归依处,六神有主了,“五元”就回来了,魂就回来了。魂一回来,人就有阳气了,什么冻疮都好了。
有时候,苦也是老师,从小我就很有出离心,看到别人家死人了,我就会思考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一直到学佛,身体也好了,思维也打开了,我的记忆里,全部世界就变成彩色的了,什么都很美好,这时候也开始有感恩心了。
在我没学佛之前,虽然我得到爸爸妈妈和哥哥嫂嫂的疼爱,但是没有多少感恩心的,有时候还要跟我爸爸顶嘴:“你看你带我们到农村受苦呢。”甚至还会怨爸爸妈妈:“你看,你没本事就别生我们,生了我们却让我们受这么多苦!”惹爸爸伤心,讲刺激爸爸妈妈的话,没有感恩心。
没学佛、没觉悟之前就是这样的,爸爸妈妈越爱我们,我们越跟他们撒泼,用话去刺激爱自己的人,越爱我们的人越被我们伤害。学了佛之后就完全改变了,这个时候就会感恩父母亲了。
学了佛你就会发现了,五元归了,生命力旺盛之后,生命获得快乐了,有了法喜就会想生命这么微妙不可思议,看什么都是美的,逆境都是美的,这时候你就会感恩父母给了我们这个身体,给了我们一次做人的机会。
一个人觉悟之后,对父母就会生起孝心,对国家就会生起忠心,对朋友就会讲义气,所有生命美好的品德都是在学佛之后才真正生起来的。不觉悟的时候,每一个人的本能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产出贪嗔痴,无论什么对镜都是贪嗔痴。
没觉悟的时候,九华山即便在自己家门口,也会以贪嗔痴来面对,觉悟了之后,千里万里也会到九华山来磕头,把它作为殊胜对境来供养。觉悟的人,买鱼来放生到河里;没觉悟的人,你放生,他在后面张网捞。从觉悟的角度看,拿渔网捞的人很可怜啊!你给他鱼能救他吗?救不了他的。即便是给他物质财富,目的也是一种方便结缘,结缘的目的是要跟他讲两句话,然后对他的心灵有所启发、有所觉悟。觉悟才能真正拔出制造苦的动机和根本。
《地藏经》讲记 · 连载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