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夏天的树叶是柔软的、鲜嫩的、充满生命力的,立秋过后,树叶就开始变得焦脆了,从绿色逐渐变成枯黄。一阵秋风吹来,树叶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一听到“沙沙沙”的声音,就知道它离飘零不远了。
老子在《道德经》里描述“生”为“柔弱”之相,其生也柔弱;“死”为“坚强”之相,其死也坚强。所以老子总结了:柔弱是一个人的生生之相,坚强则是一个人的死相。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 《道德经 · 第七十六章》
一个人并不是死了之后才会有死相,犯业障的时候也会现死相。刚强的人,众生往往都不喜欢,佛菩萨也不喜欢。就像妈妈刚强,儿子不喜欢;儿子刚强,妈妈也不喜欢。调柔叫“能调能化”,这样的人,众生喜欢,佛菩萨也喜欢。
佛教的修行可以超越熵增,超越生老病死,这说明我们的生命是可以调控的,修行就是起着这个调控作用的。
就像现在我讲话的这个话筒一样,它是可以调控的,音响也可以调控的,如果声音太炸耳朵了,就可以调小一点。我们的生命也是可以调的,发现自己有一点刚强的死相了,要赶快调柔一点。
遇到境界了,告诉自己要修忍辱,要用佛法来护着自己。无论别人怎么表现,要做到不开口,心里不讨厌,心还要不为所动。慢慢地,连自己都觉得不错,“考试”合格了。
我们学佛了,生活当中处处都是道场。在寺院可以比较集中地学习,也有人提醒你;生活中有可能就没有人提醒你,你在这里听明白了,就要到生活中去实践。
我们此生是有限的,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小时候也没读过圣贤书,大多数还是半路来学佛的,我们的所见所闻,我们的思考,我们的烦恼心,邪知邪见,也很多的,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了错误的行为。
即便来到寺院了,皈依三宝了,天天听课了,我们此生能改变多少?我们明白了多少道理?所以,听明白道理之后要马上对治。此生能获得正确的知见,能高效地运用到生活中,能对治自己的身心,这样就很好。
【清凉寄语】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