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记(四十八) | 修行要有上进之心

2024-10-02 21:30:00 发布: 人气:14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虑深密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佛教里,地藏菩萨是一切诸佛愿力的体现,代表无处不在的法身大士,如同大地一样安稳不动。


地藏菩萨是与中国人有特殊缘份的四大菩萨之一。九华山,是被喻为地藏菩萨化身的韩国太子金乔觉修行成就之地。2014年4月,受九华山佛教协会之邀,传喜法师于九华山宏愿堂举行了七天讲经法会,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八百余信众踊跃欢喜听经闻法。


这是首次有法师在九华山完整地讲解《地藏经》。法会上,法师详细讲解了地藏菩萨的本愿、本行和大功德力,并深发慈心大愿,苦口婆心,引导大众了达“本然净心地”,策励大众随学地藏菩萨发菩提心。


法会期间,信众倍受感动于地藏菩萨累劫勤苦度脱众生,同时感动于法师不辞劳苦,悲心泣血,而竭力化导之举。法会净化身心、转烦化恼之效力,在场听众身心感受,冷暖自知,在此不一一赘述。




《地藏经》讲记连载四十八

传喜法师讲释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下滑动阅读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利益等事。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汝当谛听。吾今说之。


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皆悉消灭。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复次观世音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慎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日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狮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天人的福报是有漏的




观世音接着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我们要生起闻法的欲乐,对法要有一种渴求之心。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佛陀在这里先说天人的福报。不管是六欲天,还是色界天、无色界天,都是因为有漏的福报而生天的。所谓“有漏的福报”,就是不究竟的,天福享尽就会堕落,有时候还会堕落地狱、饿鬼、畜生,连来人间做人的机会都没有了。


色天、无色天是没有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十恶业的,天人是不造十恶业的,只享乐,那为什么会下地狱三途?因为他在生天之前的无量轮回当中,也是造过恶业的,虽然造了恶业,同时又造善业,而且善业的力量还很大,往生时业重者先牵,他的果报就先生天做天人。天福报尽之后,他的恶业果报还是会现前,还是会堕到地狱三途。



图片



比如欲界天人本来是有光的,身上自然有天花围绕,有天女围绕。天人还有座椅,他走路的时候座椅飞起来了。当五衰相现的时候,身上的光黯淡了,花枯萎了,椅子也坐不住了,身体会出汗了,一出汗就代表他快死了。


我们人会出汗,天人是不出汗的,也就是说,一个有正定的人,不大会出汗的。还有,天人本来都是坐在他的座椅上的,如果不喜本座,要走路了,说明天福快尽了,快要死了,心已经不安了。一个尊贵的人一般都是喜欢坐、喜欢静。我们佛教也说不喜欢参禅,喜欢在外面跑来跑去的,禅宗里有一句话叫:“穿破百双鞋,不如坐破一个蒲团。”


天人前面四种衰相一现了之后,天女也不喜欢他了。就像人快死的时候,九孔长流不净,身上发出老人油味、尸臭味,别人就不喜欢了,天人也是如此。本来围绕着他唱歌跳舞的天女们开始远离他了,他就很孤独、痛苦,然后以天眼看到自己死后还要下地狱,会感觉更恐怖。所以,天人虽然还没有死,但是在五衰相现的时候就已经很痛苦了,会有怖畏生出来,很多皈依佛的天人就是这个时候来皈依的。


佛陀有一句话叫“富贵修道难”,天人活着的时候只想着享乐,不想来学佛的,死相现前的时候才想起来学佛。但是只要听闻佛名、见佛、供养佛、一瞻一礼,死了之后不但不堕落,而且还可能会生到比他现在更高的天做天人,反而更进步了,可见三宝的力量有多大!



图片





修行要有上进之心




“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象。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皆悉消灭。”


一切罪障消灭,到哪里去了?没福的有福了,福从哪来的?福是佛菩萨给的,业障是佛菩萨替我们背去了。


这是佛在劝我们也拿出一点修行的姿态。有人曾经问梦参长老一个问题:“往生的时候,是业尽往生呢?还是带业往生呢?”很多人因为不懂,就会产生疑惑,带着业又怎么能往生呢?是不是业尽了才能往生呢?还是有业也能往生呢?梦参老和尚回答他:“如果业尽了,你就不用再往生了;往生的时候,你这个业是菩萨带去了。”


所以,我也经常跟大家说,“带业往生”是佛菩萨的福德让你往生,你的业是佛菩萨帮你背去了,佛菩萨帮你带业,让你能够往生。所以,我们要有惭愧心,惭愧心是我们修行的底线。


一个人如果惭愧心都没有生起来,修行就没有办法进步,也无法走上这条修习佛法的圣贤之道。至少生起惭愧之心,才是正确的态度。所以,对圣贤要有敬仰之心;求学要有谦卑之心;修行要有上进之心;做人要有发奋之心。



图片



当今时代,我们佛弟子要树立起这个社会的良好风尚,修行要有壮士断臂之精神,挽狂澜于既倒,做中流之砥柱,要发起这样一种修行的大愿力。这就是菩萨精神,但是这种精神要默默地深藏在内心,让它慢慢增长。


娑婆世界的菩萨都是隐秘的,表面上看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学过《地藏经》的,发过大愿,就要用这个愿力支撑我们的生命,每天走到哪都放光。同时又要避免被凡俗之人伤害,因为你的境界越高,他伤害了你,他的反弹力越大,果报是很重的,甚至要下地狱的。


其实,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他人。我们众生对佛的信心,是佛菩萨用头目脑髓换来的,为让众生进步一点点,对佛有一点信仰,佛菩萨累劫行救度啊!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这一点对三宝的信心,因为这个信心很容易破碎,这个娑婆世界又有那么多摧毁信心的因缘,我们还没有智慧,看不透这些现象的本质,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被破坏了。



图片



就像一条鱼,救它的人生天堂了,吃它的人下地狱了,同样一条鱼,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果报。佛教现象也是这样,尊重佛教、好好学习佛法的人,解脱了;利用佛教骗人、害人的人,下地狱了。


同样是佛教,不同态度的人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佛教说,自己的修行境界、自己的行愿在很多人面前应当是隐秘的,都不讲的,显现上都是平平淡淡的,很平凡的,甚至不可以随意在人前讲自己师父的德。


我们中国近代有一位儒学大家,叫梁漱溟,是中国理学大家的最后一位。他到九十多岁了才说:“实际上,我是一名佛教徒,我的前世是禅宗和尚。”他保密了一辈子,最后了才公开这么讲的。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要善加保护自己这颗脆弱的菩萨之心。










《地藏经》讲记·连载四十八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十五)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十四)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十三)
· 《地藏经》讲记(四十七) | “谛听”,是指观音法门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十二)
· 《地藏经》讲记(四十六) | 观音菩萨与我们有大因缘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十一)
· 《地藏经》讲记(四十五) | 以三宝为对境,发愿改往修来、戒恶修善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十)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九)
· 《地藏经》讲记(四十三) | 心量大,则受大果报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八)
· 《地藏经》讲记(四十二) |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开智慧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七)
· 《地藏经》讲记(四十一) | 大鬼王也是愿力深厚的菩萨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六)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五)
· 《地藏经》讲记(四十) | 做好人也要有信心的
· 圆瑛大师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四)
· 《地藏经》讲记(三十九) | 我们真的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