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虑深密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佛教里,地藏菩萨是一切诸佛愿力的体现,代表无处不在的法身大士,如同大地一样安稳不动。
地藏菩萨是与中国人有特殊缘份的四大菩萨之一。九华山,是被喻为地藏菩萨化身的韩国太子金乔觉修行成就之地。2014年4月,受九华山佛教协会之邀,传喜法师于九华山宏愿堂举行了七天讲经法会,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八百余信众踊跃欢喜听经闻法。
这是首次有法师在九华山完整地讲解《地藏经》。法会上,法师详细讲解了地藏菩萨的本愿、本行和大功德力,并深发慈心大愿,苦口婆心,引导大众了达“本然净心地”,策励大众随学地藏菩萨发菩提心。
法会期间,信众倍受感动于地藏菩萨累劫勤苦度脱众生,同时感动于法师不辞劳苦,悲心泣血,而竭力化导之举。法会净化身心、转烦化恼之效力,在场听众身心感受,冷暖自知,在此不一一赘述。
《地藏经》讲记连载五十三
传喜法师讲释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佛陀的经典,总的来说有三藏十二部。三藏是经、律、论,十二部是指佛所说经有十二种文体,分为十二个类别,如长行是一种文体,重颂是一种文体。
我们学习的这部《地藏经》,前面都是用长行,整个三卷十三品里,在即将结束的下卷里面,有这么一个重颂。重颂一般是比较押韵,朗朗上口,言简意赅;长行则像白话。所以,佛经在中国文学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格式。
《地藏经》翻译到我们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如果我们要看一千多年儒家写的文字,可以这么说,我们在座的人多数都看不懂。而佛经在文体里是一种白话体,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将近一千六七百年了,朗朗上口,其实在当时就是白话。
我们现在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才开始倡导白话文,其实佛经一千年前已经是白话文了。标点符号也是如此,儒家或者道家的经典都没有标点符号,而佛教的经典里很早就有标点符号,我们有心就可以发现。
佛经翻译成白话文,这是我们的祖师慈悲,为了让大家都能了解意思,这真是普广菩萨的精神。整部《地藏经》到这里的十二品,佛又叫观音菩萨也负责流通,说的都是纯白话,并没有用那种很深奥、生涩的文字。识字的只要读就能明白,不识字的听也能听明白。
但如果我们要深入经藏,想探索经文的真实义,就算是很浅显的文字,也有很甚深的含义。这才使得这部经典无论怎么读,读一遍,读十遍,读一百遍,都会百读不厌。哪怕读一遍,认为我读过《地藏经》了,我都懂;过了三年再读,又有新发现,跟以前读的不一样,领会不一样了。过三十年再来读,发现经典里更深广的意义了。所以,第一次、第一百次、第一千次读,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每次智慧都得到新的启发。
所以佛说:“我的经典,一个字有无量义。”如果你有智慧,经典里一个字可以讲一年。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讲一个“妙”字讲了九十天。我们现在是工商业社会,人的闲暇越来越少,农业社会的时候还是很休闲自在的,才会有机会听佛说法。
现在还有听经闻法的机会,真不容易的。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让我们不自由了,手机就可以指挥你了,不是你在用手机,是手机在用你,你变成手机的“奴隶”了。有的人咬牙切齿地说:“我要告别手机,我戒手机!我戒电视!我戒电脑!”新时代要戒的东西太多了,居士五戒里面真的要多扩出几戒来。戒越多,代表我们的自我要求越高。
《地藏经》讲记 · 连载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