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们这一代出家人 , 要做的是什么?

2024-11-28 09:01: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Part 01.




他们,已成为佛教复兴

               坚如磐石的基础



悟公上人一九三四年出家,经过戒定慧系统的修学,然后开悟,明心见性。四几年他就开始传戒了,无论从律学上,还是讲经布道上,在解放前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后来这二十多年的风雨考验,正是检验他如金子一般的文化自信。


在经历风雨后,身口意受佛甘露润泽的人,对人类文明有悲宏大愿的人,他会不离不弃地以命相守。这样一批老和尚,就成为纯正的佛法命脉的守护者和弘扬者。


所以当时我们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参学,私下里就有这样一个准则:经过这二十几年风雨考验的,一定个个都是“真菩萨”。


这个时候的高僧,都是有着满满文化自信的人,学修深广、功德深厚。虽然佛教看上去很微弱,但是这一批老和尚的存在,却成为佛教复兴的坚如磐石的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Part 02.



作为我们这一代出家人,

                  要做的是什么?



硬件的建设,老一辈已经完成;佛教文化的复兴,佛教最核心内容的传承,这个责任就落在我们身上。


但这不是对佛教做一个宏观的描述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在建寺安僧,过宗教的生活。浸润在佛教的文化氛围里,全身心去体验、去验证佛陀所讲的真理,这才是最现实的。


那有缘的人来到这里,也可以很直观地,当下就体验到传统文化是什么。找回文化自信需要一个实体,寺院,就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让我们可以全身心地去亲近它。

图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有着社会繁荣兴盛的元素,这个元素在佛教里就很直观地呈现出来了。甚至不仅有社会主义的文化元素,佛教里还具有共产主义的文化元素,但这一定是以高度的觉悟、信仰的力量而呈现出来的。


这也证明了,人类还能活出这样一种精神面貌。纵使它不能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种广大的社会的践行方式,但它可以成为人类文明高度的一种示范。



      Part 03.



人类的文明的高度



图片



实际上,佛弟子就有这样一个示范的作用。社会大众不可能都过上这样的生活,但他可以心向往之,可以超越自身的狭隘,跳出自己三维的认知,一瞻彼岸的智慧,找到现实的一种社会实体。寺院,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这个存在是令人向往的,所以它也不是简单地就可以理解的。一个学佛的人、一个出家的人,乃至出家十年也不一定能理解,那更何况社会上普通的,甚至连中华文化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人,他怎么可能在寺院里理解大家的行为,理解这个时代建刹安僧对于个人的作用、社会的作用、国家乃至人类的文明的作用。


或许他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在这个启示下,他生活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可能会有一点明白。有一点明白了,才可以理解这种文化,理解文殊菩萨。讲到底,这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才需要信仰。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你可以一生,终结无量劫的轮回
· 无量劫的善缘,成就当下一念的觉悟
· 精勤于法,觉悟佛性的光芒
· 轮回的习气,得把它丢得远远的
· 为悟公上人舍利入塔所作偈颂的真实义
· 这是我这一生送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 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课题
· 这件事,你要和师父一起努力
· 仰赖大善知识才能住持三宝
· 念珠,不离!|El Rosario Budista, Siempre Presente
· 菩萨是不需要“贴标签”的
· 发愿的力量
· 要令最终的解脱变得更有把握
· 不论历经多少苦难,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 i人e人?不如做个超越本能的人
· 与这部经典有缘,就能解脱
· 悟公上人最后一次对大众的开示
· “一切恭敬”,在佛法修行中如此关键
· 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愿力,我们将在何处?
· 意业的漏,怎么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