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的五浊,是什么意思?|讲记58

2025-03-05 00:03:00 发布: 人气:22
图片
图片


图片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五十八课 

时长:9:25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这个“我”,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称赞六方诸佛,那么六方诸佛也称赞释迦牟尼佛——讲释迦牟尼佛,您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啊!


这文字可以倒过来讲——“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思”,心里面想的;“议”,是口里面讲的。“心欲思而虑亡,口欲言而辞丧”,这叫“思议”两字—— 不可思议!


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您真是勇猛丈夫,您真是难得的很啊!希有之事啊!娑婆国土人家都怕的呀,您独独会到娑婆世界来成佛,来度娑婆世界众生。娑婆世界众生是五浊恶世啊,众生刚强、难调难伏呀,如生牛皮推开就自己卷回来。


“娑婆世界”就是秽污不洁净的意思—— 五浊恶世。五浊就是讲有五种的浊:


第一是劫浊,就是劫不长;


见浊,知见不对头;


烦恼浊,烦恼是什么东西呢?烦恼是一种总名,是代表。身、边、见、戒、邪、贪、嗔、痴、慢、疑,这是十使烦恼。我们有贪、有嗔、有痴,这就是烦恼浊。我们身体么杀、盗、淫;口么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地么贪、嗔、痴,那是满肚子烦恼。


众生浊,为什么叫众生浊呢?人也有,畜生也有,鬼也有,就是众生浊。


命浊,寿命短促,这叫命浊。



图片

▌《帐篷酒肆图》·莫高窟第108窟



现在先把它一件一件大略讲一讲:


劫浊,就是前边说过的大劫时代。虽然说劫浊并没有什么污秽的事情,因为有下边的四种浊,才造成功这个劫也是不清净了。四个么,就是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但是在这个时代里头,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每一个中劫里头,又各有二十个小劫。到了每一次坏劫的时候,又会轮流生出各种的大灾来。到了每一个小劫的末了,又会发生出三种小灾来,人的寿命忽然加多、忽然减少。有这样种种的坏处,所以也可以算它是一种浊。


见浊有五种,身、边、见、戒、邪。第一种就是我见。因为人都执定了有一个我、有我的身体,就有了这种“我”的见解,就要分别出别人来了。因为我同旁人有了分别,就生出种种不合正当道理的心思来了,造出杀、盗、淫、妄等种种业来。


第二种是边见。“边”是偏见,不是正确的知见,叫偏邪的知见。或是因为认定了一个人死了仍旧可以做人,那么造业也没关系了。所以死后不一定让你再做人,做人要受中品五戒十善,你没有五戒十善,人道难保。所以佛在世时候说:“失人身如大地之土,得人身如掌上之土。”


你不要以为人身容易得,像裴休丞相就是这样子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他讲:“天道享福作乐,三恶道受苦,阿修罗多嗔,你要正心虑、趣菩提,唯独人道为能耳,所以人道不修,他道难修。”人道若不修行,你到其它的道里去就修不成功,所以人身最要紧,我们释迦牟尼佛也是在人间成佛。


或是因为认定了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做人的终是可以做人,做畜生的终是要做畜生。这样就糟糕了,那你就是因果不明了,也不会认为做了恶事,要受苦报应,做了善事受好报应,都没有了。一定是恶有苦报、善有善报,时辰未到,这是被你逃过去了,时辰一到,终是要报。


所以佛要我们吃素,你不肯吃素,那你就要做畜生去。你杀鸡,你做鸡去。阎罗王就是讲道理的:你吃羊,做羊去,羊么做你人,换一换。这就是“吃半斤,还八两”的道理—— 因果循环,一定要还。


第三种是“戒取见”。(有一种外道,假说守了他们各种的戒,就可以得怎样的好结果),不明白道理的人,就会上他们的当,不走正路,走邪路了;或是假托了他们种种的说法,就要旁人施济他们钱。


第四种是见取,因为执定了自己的见解,黑的定要算黑的、不是白的,这是不对头。自己总不肯认错,就生出斗争的念头来了、斗争的事情来了。


第五种就是邪见,凡种种的不合理的不正当的道理、见解,都是邪知邪见。因为这五种见解都可以束缚在我们一个人的心上,在这个生生死死里头不能够跳出三界,所以都叫做浊。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我们年纪大了不要逞勇 I 讲记57
· 修习止观要远离的五种过患(下)
· 我们离佛原来这么近|讲记56
· 修习止观要远离的五种过患(上)
· 修止观具足五种外缘之衣食具足、闲居静处 、息诸缘务、近善知识
· 修止观具足五种外缘之持戒清净
· 《童蒙止观》| 智者大师为家兄转运改命而说此书
· 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 I 讲记55
· 极乐莲池里,有一朵为你标名的莲花|讲记54
· 这个世界,连鸟都是阿弥陀佛化生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五课
· 能听闻这部经,不晓得是前生修来多大的福气 I 讲记53
· 知见非常要紧|讲记52
· 这部经,一切诸佛都护念 I 讲记51
· 佛的音声最为殊胜|讲记50
· 一尊佛有无数的名号,一个名号有无数的佛 I 讲记49
· 一切诸佛都称扬赞叹这部经|讲记48
· 佛的法身,毫无阻隔 I 讲记47
· 他的功德,大得说不完|讲记46
· 八圣道分、四念处 ||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十四课
· 《唯识三十颂》第十三课|明唯识性与明唯识位(圆满)